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孟子见梁惠王》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中“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梁惠王决心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于是,约在公元前321-前320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六十岁左右的孟子,率领门徒,“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孟子·滕文公下》)浩浩荡荡来到魏国。梁惠王见到孟子劈口就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而孟子游说的目的是要推行仁政,仁政以“义”为思想基础,而梁惠王讲利,两种思想针锋相对。因此,面对梁惠王的提问,孟子当头泼了一瓢冷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从《孟子》的记载看,孟子以尖锐的言辞抨击了魏国的政治,在梁惠王面前表现了独立的个性和人格。孟子对梁惠王的评论是:这是一位“糜烂其民”的“不仁者”(《孟子·尽心下》)。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其具体内容如下:
(1)孟子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至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
(2)孟子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并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另一方面,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3)孟子道德伦理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孟子见梁惠王》一文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着重阐述了孟子先“仁义”而后“利”的政治思想和策略。文中的孟子不是不讲“利”,他只是扩大了“利”的内涵,扩大了“利”的效用。他的治国之道,有着长远的打算,仁义也是“利”,道德也是“利”,这些是广义的、长远的“利”,是大利,不是狭义的金钱财富的“利”,也不只是权利的“利”。如果君主实行了这样的大利,将仁义用在治国、内政外交上,那么在互相征伐的战国时代,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这个施行“仁义”的国家,所谓的“利”自然随之而来了。
eq ﹨f(孟子见梁惠王,王 曰:“叟! 不远千里而来,,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
eq ﹨f(亦 将 有 以 利吾国乎?”,将有什么方法使我的国家得利吗?”) eq ﹨b﹨lc﹨[﹨rc﹨](﹨a﹨vs4﹨al﹨co1(﹨o(﹨s﹨up7(有以:有……的方法。以:连词,表),﹨s﹨do5(目的。利:使动用法,使……得利。))))
eq ﹨f(孟子 对 曰:“王 何 必 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回答道:“大王何必谈‘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
eq ﹨f(王 曰‘何 以 利 吾国?’大夫曰‘何 以 利 吾 家?’,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得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封地得利?’)
eq ﹨f(士、庶人曰‘何 以 利 吾 身?’上 下 交 征 利,,士、庶人说‘怎样使我自身得利?’上上下下互相求取利益,)
eq ﹨f(而 国 危 矣。 万 乘 之 国,弑 其 君 者,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杀掉它的国君的)
eq ﹨f( 必 千 乘 之 家;千 乘 之 国,,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eq ﹨f(弑 其 君 者 必 百乘 之 家。 ,杀掉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这些大夫))
eq ﹨f(万 取 千 焉, 千 取 ,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
eq ﹨f(百 焉, 不为 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轻视义而)
eq ﹨f(先 利,不 夺 不 餍。 未 有 仁,重视利益,那么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
eq ﹨f( 而 遗其亲者也;未有 义 而 后 其 君 者 也。,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
eq ﹨f(王 亦曰‘仁义’而已矣, 何必曰‘利’?”,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 eq ﹨b﹨lc﹨[﹨rc﹨](﹨a﹨vs4﹨al﹨co1(﹨o(﹨s﹨up7(何以:即“以何”,凭什么。交:),﹨s﹨do5(交相,互相。征:求取,追逐。))))
对应学生用书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