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孟子见梁惠王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孟子见梁惠王》优质课教案下载

3、了解孟子“仁政”思想,体会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

知识链接:

(一)时代背景:孟子和梁惠王是在什么背景下谈话的?

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各诸侯征战不断,社会混乱,人民朝不保夕。权势与暴力被推崇,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因畏秦,将首都从安邑迁至大梁。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

孟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二)孟子“仁政”思想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孟子的“义利观”

1.《孟子》一书中“义”字共出现108次。孟子主要把“仁”看作是人心理上一种应有的的道德品性,而“义”,是人在生活中应遵循的,应内化于心的一种行为标准,一种道德规定。《孟子》一书中“利”字共出现38次。

“利”在孟子的思想学说中主要指实实在在的利益、好处,相当于我们现在通用的“利益”。

首先,孟子积极肯定了人皆有物利需求,认为这种物利需求从根本上说是必然的,合理的。对于生存着和需要生存着的人来说,有些需求是不可或缺的,他认识到人活着就有需求,人的需求是开放的,而且一些需求必须不断地得到满足。因而当政者要顺着民众的需求,使他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梁惠王上》)

其次,孟子认为,物利和道德是相关相联的、相生相长的。孟子指出,在尽量使物质享受达到一定水平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同时,务必加强教育,加强人伦道德观念的培养 。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梁惠王上》)

2、义利观

义利并重、以义为先的政治观

合乎礼义、以义待利的生活观

崇义尚道、舍生取义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