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冥屋(矛盾)》教案优质课下载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作品选材的注意力一直放在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上,捕捉和传达那些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将当代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现已获得证实的沈雁冰的笔名有98个,然而在众多笔名中“茅盾”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这个笔名的来源也有一个小小的故事。1927年,大革命失败,沈雁冰被迫隐居在上海,郁郁不得志的他开始用笔来宣泄心中的情感,于是创作了小说《幻灭》。小说完成后沈德鸿开始投稿,可许多的报社却不敢登他的文章。这使得他内心十分矛盾,于是他在手稿上署名“矛盾”。稿子最后交给了《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叶圣陶认为小说很好,但是看了这个名字却提出了意见,认为这个名字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茅盾的对作品选材的注意力一直放在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上,捕捉和传达那些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将当代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
三、剖析文本
1、你怎么看待这种烧冥屋封建迷信的形式?是否值得传承?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借古人之言感叹“死生亦大矣”,现代人说“除了生和死其他的都是小事”,因此对于生是无限留恋。对于死是无垠的惋惜,死和生实在不能让我们等闲视之,文中所说的祭祀烧冥屋等实物并非为了死者的物质享受,而是为了生者的精神安慰。即不忍心祖先或亲友就这样永远消失,靠丧祭来沟通生死人鬼,使生命得到延伸,人们常常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并不是一种迷信,其实说的就是每个人心中应常存畏敬,才能做到不欺暗室,保持自己的“慎独”,所以这是一种值得传承的传统。
2、文章当中所提到的冥屋制作工艺经历了怎么的变化?(研读文本比较两种形式异同,完成填空)
工艺
时间
价格
匠人
成品
传统手工
人工
两天或三天
一块几毛钱
艺术家的风度
艺术品
工业制造
机器
四小时
四百余元
天壤之差
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