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我与地坛》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我们来看看地坛的背景,地坛又称方泽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祭地之坛。这样一个地坛,四百年前应该是怎么样的?辉煌,气派,神圣,庄严。文章有没有直接的语句描写?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门壁上炫耀的朱红,一段段高墙,玉砌雕栏。可见它的辉煌,庄严。四百年前是这样,四百年后呢?文中用了哪四个动词来描写?剥蚀了,淡退了,坍圮了,散落了。请一位同学读读这段文字。你觉得这四个动词表现了地坛的什么?沧桑变幻,颓败衰微。第一段有吗?这样的地坛,作者说是在等他。
我们再来看看,作者当时的境况是怎样的?请找出文本的语句。失去双腿,也失去了人生的方向。这件事发生在作者21岁的时候,21岁,这个本该风华正茂,青春洋溢的年纪。我们想想,我们21岁的时候可能会在做什么?读大学,出国,工作,有无数可能,不管哪种可能都有无数美好的憧憬和期待。但这些,对作者,都不可能了,所以文中有一个词准确地形容了他当时的境况,哪个词:失魂落魄。这样一个失魂落魄的作者,遇到这样一个荒芜冷落的地坛,彼此都有相似的境况,如果地坛是个人,他们之间应该会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同是天涯沦落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作者找到一种共鸣,让他的心慢慢平静下来。
但地坛展现给作者的仅仅是荒芜吗?荒芜不衰败。从哪里可以看出?第3段,请先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段文字,好,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这段文字,同时思考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好,请选取一到两个景物,分析它有怎样的特点,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3—4个人,给1分钟时间思考)
小昆虫:它们也和我有一样的困惑不解。蜂儿:像小雾,很美的画面。蚂蚁:我们不知道它想透了什么,但我们知道它在为自己的生活忙碌。瓢虫:也会不耐烦,累了休息会再继续。蝉蜕:蜕变很痛苦,但蜕变可以带来新生。
露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从这句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先自己朗读这个句子,2位):露水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晶莹剔透,很小,所以,露水又叫露珠。一般是清晨在花瓣或草叶上那么小小的一颗,我们平时甚至都不会去留意它,这样卑微的小小的露珠,滚动,聚集,压弯草叶,作者连用三个动词,动词之间都用逗号,我们把逗号拿掉读读看,什么发生了变化?慢,节奏。作者要放慢节奏,要停顿,写出了它怎样的特点?表现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一点点地积聚力量时的那种律动的状态,它的世界里的那种隆重。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轰然应该是怎么样的?声音很响,摔出万道金光应该是怎样的场景?无限光明,光芒四射。表现出什么?它是那么小,可它依然可以轰然坠地,它坠地只是一瞬之间,可它依然可以摔出万道金光,展现它生命里的壮丽,宏大。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草木:窸窸簌簌,什么意思?细小的摩擦声,微乎其微的声音,但却片刻不息。这窸窸簌簌片刻不息,正表现了生命的活力。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个园子,这应该是个怎样的园子?荒芜不衰败。(板书:荒芜不衰败)
这些景物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弱小,自在。这些卑微但是鲜活的生命,自在地展现着生命的律动,作者常年累月呆在这个被人废弃的古园,一个人安静的独处,让他看到了自己和地坛的相似之处,也让他看到了生命本真呈现出的状态。四百年前的地坛高贵神圣,不可一世,四百年后的地坛虽然荒芜冷落,却并不衰败,那么,作者呢?我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不是依然可以有对生命的选择?
这是地坛给作者的启示,所以作者也把什么问题想通了。生和死。哪段文字?我们一起齐读。生是事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人的一生或长或短,但终逃不过死亡这一最终结局。所以还要不要去想为什么生,不必想了。死是必然降临的节日。必然降临,我们可以理解,节日呢?我们一般认为节日应该是怎么样的?欢快,轻松,盛装出席。当作者用这样的心情去迎接死的时候,其实已经表达了他对死什么样的态度?释然。节日还有什么样的特点?纪念意义。当活的足够努力足够灿烂的时候,死就是对生的一种纪念。就像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然后轻松坦然度过假期。不仅仅是释然,更赋予了死新的意义。所以什么问题也想明白了,要不要死。这也是作者精神的复苏(精神复苏)
(史铁生的妻子陈希米在 《让“死”活下去》有这样一段话:想死,终究还是有希望。自杀,其实多数是抱着希望,有的人为了让恋人后悔,有的人要做出骨气,有的人想见到死者……有的人想逃离这个世界——逃到哪儿?他必定还以为有一个地方是值得逃去的。而真正无望的人,是浑浑噩噩,是没有灵魂的飘荡的死人。活人才去死。死人不去死。能思考死的问题至少说明他内心还有希望。)
想明白了生和死,接下来是什么问题?怎样活。地坛让作者明白怎样活了吗?没有,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园子里去,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去得到启示。这个启示在文中第7段,这段文字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读(配乐)请同学们思考地坛是否给了作者怎样活启示?这里有6个譬如,也是6个很美的场景。请前后四人为一组,选取一个景物进行讨论,并派一名代表发言。地坛是否给了作者怎样活启示?(4个人)
落日:平铺,地平线,最后的光辉,即使是最后的那一丝光辉也要把每一个坎坷映照得灿烂。日落群山,生命即将终结,但依旧可以执着灿烂。雨燕:即使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雨燕高歌,把天地都叫得苍凉。我们想象一下,雨燕和天空的画面对比,在我们脑海中,天空浩渺无边,雨燕纤细渺小,但却把天地都苍凉了,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生命力的展现。脚印:生命总是会留下痕迹。古柏:忧郁,欣喜,镇静站在那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从没有你的时候到没了你的时候,时间的亘古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气味:灼烈而清纯,夏天,生命力的代表。落叶:即使经历秋风和早霜,也可以飘摇歌舞,坦然安卧。
作者在地坛十五年,看到无数场景,为什么单单选了这6组景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出现在什么时候?落日…落叶,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或者遇到苦难的时候,却依然展现着生命的姿态。
正如史铁生所说的:形体被不能理解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我们来总结下,不能改变的是什么?(1—2个人)
地坛曾经无限辉煌,是神圣与荣耀的象征,多少人希望用碑刻去记录那些丰功伟绩,流传千古。但仅仅四百年,剩下的就只有斑驳模糊的颓墙,所有的功业都被卷入了历史的车轮中,消失殆尽。只有什么是永恒的?生命的本真是永恒的。无论王朝怎样兴起衰败,落日,雨燕,古柏,那些生命依然都在,它们都出现在地坛辉煌结束的时候,却依然展现着生命本真的状态。
那么,作者呢?如果已经选择活下来,怎么活?如果必须推着病体前进,又该怎么走?同学们刚才说的都是地坛给作者的启示。正如文中所写的地坛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在作者领悟了这一切以后,他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史铁生双腿截瘫后,又得了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每周需要透析3次,才能维持生命。这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更不要说去承受这样的沉重与苦痛。但史铁生再也没有失魂落魄过,而是一再告诉自己“别去死,先活着试一试”,正是这不屈的尝试让他活出了自己的方式,成为了超越自身,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并在2002年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这是地坛赋予作者的,(板书:时间流逝 生命不息-)地坛以它无言宽广的胸襟包容,启迪了我。那么,作者赋予了地坛什么?当地坛很少被人记起,甚至被人废弃的时候,作者在静默中发现了它的勃勃生机。后来,《我与地坛》出名了,很多人去寻找地坛,却找不到作者笔下的地坛。作者在《想念地坛》中也写过这样的文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恰如庄生梦蝶,当年我在地坛里挥霍光阴,曾屡屡地有过怀疑:我在地坛吗?还是地坛在我?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限,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铺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地坛已不在我,我在地坛。地坛已不再是那个具象的公园,而是作者心中一种精神的象征。这是我赋予地坛的新的意义。(板书-)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地坛,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让自己诗意地栖居。这个地坛可能是你抽屉里的那本日记,可能是回眸时父母温柔的目光,可能是某句你坚信不疑的话,也可能是某个宁静自在的角落。这个地坛让我们在面临磨难的时候,可以“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正如海德格尔说“人在现实中总是痛苦的,他必须寻找自己的家园,当人们通过对时间、历史、自然和生命的思索明白了家之所在时,他便获得了自由,变成‘诗性的存在’。史铁生和地坛正是如此,彼此融为一体,成就了自我诗性的存在。
好,最后还有分钟时间,请大家齐背这段文字“四百多年里……自在坦荡”。
作业:阅读《我与地坛》全文,写400字感悟。期待你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