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拿来主义》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1、明确作者的观点态度。
2、理清课文思路,明确本文的论证结构。
3、掌握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对作者的了解和对语言的品味,领悟“拿来主义”在当下的指导意义。
二、指明教学重难点
1.重点:赏鉴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
2.难点: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思路。
三、必备的背景知识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四、教学环节流程
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有关“主义”的词,比如我国现行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你还能说上那些有关“主义”的词?
学生自由罗列有关“主义”的词。
那么什么是“主义”呢?
幻灯片展示概念:
那么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拿来主义》又是一种什么主义呢?请齐声朗读课文7-10自然段?
(一)、自主:学生思考后回答以下问题。
拿什么?为什么拿?怎么拿?拿来的意义?
(二)、合作:小组讨论后回答。
作者是怎么论证“拿来的?
即:本文的论证结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