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苏教版必修三拿来主义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苏教2003课标版《拿来主义》教案优质课下载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曾出访法国,在一次访法欢迎宴会上,其中一位外国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冯先生机智幽默的回答赢得了满堂喝彩。的确,我们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因为我们懂得拿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

二、自学检测:

1、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那么下面我们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把他们搜集的相关资料共享给大家,请大家做好相关的记录。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代表作品主要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阿Q正传》、《朝花夕拾》

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6月4日。 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对日本侵略者实行“不抵抗主义”,致使日本侵略者很快地占领了东三省、并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国民党反动派投靠英、美帝国主义,对外,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文化界也有一些反动文人,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 在革命阵营内部,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甚至有一种盲目排外的情绪。当时在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问题上,实际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目排斥。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利于我国革命文化的发展的。鲁迅针对敌人破坏新文化发展的种种罪行,针对革命阵营内部某些人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就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态度。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姊妹篇”

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有

道理论证 :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 归谬法 ”。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归纳论证,也叫“ 事实论证 ”。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类比论证 ,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 ,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引用论证 :“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 名家名言 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三、课文研读:

(一)、探讨其先破后立的结构——如何提出问题

1、本文题为拿来主义,那什么是“拿来主义”? 观点在哪里出现?

预设:主要观点在第7段提出,接着加以论证。

2、如何实行“拿来”?

预设: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具体是怎么论证的呢?运用“大宅子”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