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苏教2003课标版《谏太宗十思疏》优质课教案下载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后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王位。公元627年即位,改元贞观。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贞观十一年连上四疏,《十四疏》就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得公之谏,朕知过矣”。
这篇文章,文质兼美,政治价值与思想价值及语言特点俱佳,被《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定为“古诗文必背《必修(10篇)》”篇目,其人之品质气节及其传承极富教育因子,与当下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诸多要求相契合,便于学科育人,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人生观。
同时也最有利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培养提升。
基于此,选此文。
2.理念
(1)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这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任何一门课程,首要任务永远是教育人、培养人,尤其是承载了众多民族因子母语的语文学科更应如此。学什么?学习一些富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作品,能产生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在阅读鉴赏以至玩味汉语言文字的美妙与神奇的同时,也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民族味”濡染熏陶。
(2)政治色彩极强的政论文往往带有说教的成分,学生无形中无予以抵制。以德化人,要不显山不露水,如盐融水,了无痕迹地进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读写”,以读来体悟情感,以写作颁奖词来内化精神,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呵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发展性评价赏识学生,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让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力的同时,实现文与道的和谐统一;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德育也得以开展,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过程中受到教育感化。
(3)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践行“生本教育”理念。课堂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获得学习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的平台,是集体的学习家园,是学生自己的“地盘”。“有一种爱,叫放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为此,老师要让出时间与空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我来学”“我来问”“我来议”“我来讲”“我来练”。
3.做法
(1)处理文本。原文共3节,为便于学生理解,按照思维认识,我们把第三节中“总比十思……”以下单独为一节,成为第四层次。这样思路清晰。
第一二层次,从正、反面提出观点;第三层次,提出“十思”具体内容;
第四层次,做到“十思”的妙处。
(2)加强自学与课前预习的力度,课堂上着力解决大问题、根本问题、核心问题,此问题为编者意图“因声求气”。
(3)具体操作文以意为主,因声则可求气,从而达到阅读目的。而学习这篇疏文最好的方法便是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文章以饱满的激情和义正的言辞进行劝谏的特色,灵魂受到震撼,思想受到启发。通过写颁奖词形式,让 “文贞”的人物内核对学生产生实实在在的濡染,而且老师敢于尝试,通过自己写来影响引领学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因声求气”,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悟文本“文质兼美、声情并茂、骈散结合”的特点。
2.学生能正确看待文本彰显的治国之道、政治思想的价值及犯颜敢谏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能诵读体悟行文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能客观、科学、礼敬看待文本政治价值与人文精神。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唐朝贞观年间,有一位著名的大臣,他心系社稷,胸怀苍生,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他就是魏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