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登高》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掌握沉郁顿挫的写作风格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以学定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赏读这首五言律诗,并回答:我借紫荆花落抒发了哪些情感?
遇满径紫荆残瓣有感
宋百灵
花落恋故枝,羁人渴家书。
拾花泪成河,稻粱谋无处。
去岁重阳日,尚有西窗烛。
今年逢佳节,翻作烂柯赋。
明确:运用了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运用了典故、想像等表现手法。表达了我对未来的迷茫之感,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那么同样是草木摇落的秋天,同样是重阳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同样是漂泊他乡不知何时归家的惆怅,同样是面对可能功业无成的人生,杜甫又是怎样表达的呢?
二、细读本诗,并思考《登高》为什么是杜甫的集大成之作?
(明)胡应麟在《诗薮》中说道:“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这首《登高》到底好在哪里呢?
合作探究一:
1.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为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
根据学生所作的学案,我选择了两位同学的答案展现在投影上:
柳泽宏的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峡江秋景图,俯仰之间,动静结合。这是诗人登高所见到的秋江景色,营造了悲怆而雄浑奔放的意境。
这是夔州三峡特有的秋天景色,六个景物组合起来共同构成了杜甫笔下的峡江秋景图,它们彼此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我引用日本学者的话:第一句写上,第二句写下,第三句写阔,第四句写深。写景构思之巧妙,使在高台之上所见到的秋景变成了一幅立体画面。所以杜甫这首诗之所以称为“古今七律第一”,是因为他并非单纯的写景,而是利用夔州特有的景物构成了一幅立体画面,所有的景物都被无形的秋气所控制着,在这之中以长江之水滚滚而来的动态景观结束,给了整个画面苍茫而雄浑奔放的意境。
2.在满目的秋景之中,蕴藏了杜甫怎样的情感呢?
此时的杜甫已走向他人生的尽头,“老臂半枯耳半聋”的他听到的是如此哀鸣的猿声,那只在长江之上,群山之巅,那只飞鸟也许此时正承载着杜甫的灵魂,无比孤独的徘徊。他借飞鸟看到的是无边落木。而自己也行将就木,这样的暮齿多病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萧萧而落的花叶呢?所以萧萧而落的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树木和花朵,还有杜甫一点点流逝的岁月。
杜甫低头俯视,看见的是不尽的长江之水滚滚而来。此时的杜甫,好友离世而功业未成,却做了沿长江而下的决定。他现在的日子岂不就和这长江之水一样飘飘荡荡,无所始,也无所止?往往平常之人的诗歌写到此便可以完美落幕了。杜甫偏偏比别人思考得更深、更广阔。杜甫经历了八年的安史之乱,亲眼看到民不聊生、百姓士子们悲痛,唐王朝动荡的命运也被他蕴藏在滚滚的江水之中了。
3.“不尽长江滚滚来”为什么不能够写成“不尽长江滚滚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