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重点:横向对比《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与《定风波》,归纳分析苏轼同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变化。
难点:纵向对比苏轼与陶渊明、屈原、李白在人生态度上的不同
【教学教法】
对比法、点拨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孟子对宋勾践说的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了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同时也寄托了文人人格的象征。有这样一位词人,他一生惨遭被贬,却能在人生的困境中完美诠释这句话的意义,使得中国的词坛上从此幸得一位天才,他就是苏轼。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州,走进苏轼,一起探究苏轼人生思想的变化。
二、探究学习
探究一:横向对比《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与《定风波》,归纳分析苏轼同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变化。(提示:结合重点句子分析归纳)
教师:大家在之前学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的基础上,大家来探讨研究一下,这几首词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
学生1:《赤壁怀古》中“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可见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感慨之中,更多的是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然终不得志的愤懑,以及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年华虚度的悲叹,他的内心是极其矛盾挣扎的。
学生2:《赤壁赋》中对曹操的描写“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惋惜悲叹,让他对人生的思考更近一层“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感慨世事的纷扰虚无的同时,渴望从那唯一不变而又与世事无关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中求得慰藉和超脱,带有了佛老思想。
学生3:《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将苏轼内心的矛盾与感慨化为了平静,黄州期间清苦恬淡的生活,置地耕田、种桑养牛的人间快乐,让他面对风雨来临时,显得更加从容,更加自我释怀。
教师总结:情感变化:积极入世——超脱出仕——自我释然
探究二:纵向对比苏轼与陶渊明、屈原、李白在人生态度上的不同
(1)苏轼与陶渊明:
学生3:陶渊明是东晋隐逸诗人,苏轼是宋朝文官政权下士大夫的代表,他们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归隐情结,但在面对仕与隐的人生命题时,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陶渊明历尽仕途坎坷,经过一番心灵挣扎,最终隐居田园,“归隐”之于他,是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是一经决定绝不动摇的人生信念。
而苏轼始终徘徊在仕与隐之间,内心矛盾,最终没有迈出归隐的那一步,“归隐”之于他,是无奈,是向往,是对现实的逃避,却不是生命价值的终极实现方式。
教师:可见,通过比较,我们看出了陶渊明是自我喜爱回归本真,而苏轼的“归隐”确实一种向往、无奈。
(2)苏轼与屈原:
教师:苏轼和屈原在人生遭遇和人格品质上有一定的相同性,但是他们在待人生等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上,却又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学生4:屈原方正高洁( 所谓 “ 其志洁,其行芳” )、嫉恶如仇,九死不悔。屈原个性执着,深固难徙,在浑浊现实前,屈原处世没有任何妥协回旋的余地,也没有一点圆通解脱的方法,最后他只能以死节的态度为维护自已高尚的节操而自沉。屈原所展示的是最为纯正高尚的理想人格, “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 渔父》 )。性格决定命运,因此屈原自始至终是一位不容于世俗社会,特别是不容于其政治环境的悲剧人物。
教师点拨:我们的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他是宋嘉佑的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乌台诗案”,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宋徽宗即位时,他才得遇被赦北归。但是不久就死于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