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语文教材同步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 扬州慢(淮左名都)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苏教2003课标版《扬州慢(淮左名都)》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作者开篇写扬州的繁盛富裕热闹,“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这是文学作品中的,是记忆中的,是传说中的,只是为了与下文眼前所见破败荒凉凄清形成对比,“追怀战乱、感慨今昔”(朱东润语),整首词在写法上是今昔对比的。

林卫飞老师却把解读重点放在了杜牧时代的扬州:

杜牧时代的扬州,是花之扬州——“念桥边红药”,芍药花开,如霞似锦的繁盛景象……

杜牧的时代,扬州是桥之扬州——“二十四桥仍在”,扬州属于水乡,有好多的桥,从中可见扬州的繁华……

杜牧的时代,扬州是水之扬州——“波心荡,冷月无声”,我们看到了扬州的柔情……

杜牧的时代,扬州是月之扬州——“冷月无声”,我们看到了扬州的宁静、安详……

杜牧的时代,扬州是美女之扬州——“青楼梦好”,我们看到了扬州的曼妙……

杜牧的时代,扬州是词之扬州——“豆蔻词工”,这个城市风雅、美好,很吸引人……

杜牧的时代,扬州是春风之扬州……

杜牧的时代,扬州是青楼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繁华”“青楼应该是繁华的一种象征。经济不发达的地方不可能有青楼。(生笑)所以扬州应该是很富裕,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古代的青楼不是一般的地方,而是文化场所,青楼的风尘女子很多都有文化修养。(生诧异)中国古代的文人,尤其是落魄的文人,极爱找两类人,一类是——生:妓女……”②

从课例来看,林老师教学的重点似乎在“杜牧时代的扬州”,这是本末倒置的,姜夔此词上片写杜牧时代的扬州意在与下文眼前所见比较,旨在抒发“黍离之悲”。林老师的一些解读是失之偏颇的,个别地方作为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讲给中学生也是不合适的。

与扬州有关的名人轶事、诗文名句典故、名胜古迹很多,姜夔为什么只选择了杜牧、二十四桥和桥边红药,通过这些内容传递什么情感?

扬州美在瘦西湖,二十四桥又是瘦西湖最美的一角,历代文人多有描写。 沈括《梦溪笔谈》:“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可记者有二十四桥。”《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曾有传说,隋炀帝来扬州时,在月明之夜与妃嫔们在一座新建的玉石大桥上饮酒行乐,当时在桥上吹箫的美女共二十四人。

二十四桥,东西横跨在美丽的瘦西湖上,桥身虽未标写桥名,但桥的栏杆根数、栏板块数、桥长、桥宽、两端台阶数,处处含有二十四,暗隐桥名在其中。西桥堍下有一块牌子上写道:“桥身长二十四米,宽二点四米,两端各二十四级台阶,上围二十四根栏柱……”汉白玉桥身,单孔拱形。东桥堍下连三曲平桥,岸边建有一方亭,称为“吹箫亭”。③

杜牧是众多文人中到过扬州、写过扬州的一位佼佼者,他笔下许多描写扬州的优美诗句广为流传,姜夔选择了杜牧赞美昔日扬州的经典诗句。有论者认为,“姜夔对杜牧惺惺惜之”,杜牧在扬州的生活与少年姜夔有相近之处,杜牧的诗句和诗境引发姜夔对扬州昔盛今衰的强烈审美体验,词人是借杜牧的扬州“杯酒”,浇自己心中的伤悼扬州、憎恨金兵、悲慨国事之“块垒”。④

作为一种抒情意象,二十四桥在古典诗文中往往代表着扬州的繁盛热闹。林老师的课例中说,“有好多的桥,从中可见扬州的繁华……”“二十四桥仍在”,“仍在”两个字写出了桥还是那个桥,但人已经不再,物已经不再,很难(林文中做“能”,疑似用错)产生共鸣。此处前后文矛盾,而且有失准确。

姜夔于“丙申至日”(南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途经扬州,是在扬州多次遭金兵劫掠之后,写二十四桥,实则为抒发“《黍离》之悲”蓄势张本。

与二十四桥有关,同样常在诗文中出现的还有“红药”,亦即芍药。

扬州芍药很有名。欧阳修诗有“琼花芍药世无伦”,苏东坡诗云“扬州芍药天下冠”。扬州芍药品种繁多,宋代王观《扬州芍药谱》曾评出名品种39种,最名贵的是“金带围”,娇嫩难得,往往多年不开花,只是偶尔露芳容,突然开放几枝。花的颜色是紫红色,有一圈金黄色的晕纹围在花的四周,好象紫红袍上束了金带(宋朝宰相着紫红大袍,束金色腰带),极为奇妙,民间传说芍药开花是出宰相的预兆。

北宋年间,韩琦任扬州太守时,芍药突然开放出四枝。他设宴庆贺,把花折下来,自己插一枝,两枝分与座上客王安石和王圭,还有一枝赠给远道而来的陈升之。后来,他们四人都先后做了宰相。“四相簪花”传说由此而来。⑤

与扬州有关的建功立业之人多矣,姜夔为何只选择了韩琦?

韩琦,从扬州地方官走出去的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词人。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人称“韩范”,边疆传颂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韩琦一生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是封建社会官吏的楷模。韩琦担任太守的时代,与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时代相同,正是扬州最为繁盛的时代,姜夔写“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其实是在怀念韩琦的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扬州。

《扬州慢》的主题

《唐宋词鉴赏辞典》:本词写景不俗不滥,紧紧围绕抒发“黍离之悲”服务。我们需要给学生讲解清楚的是,“黍离之悲”在词中的具体所指,是“悲”之内涵,这才是姜夔此词的主题。姜夔“目睹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⑥可见,其主题是“怀念”和“哀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扬州慢》“写兵燹后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今天的多数论者也都认为“黍离之悲”这一主题的内涵集中寄托着“作者的一片忧国忧民之心”,“憎恨侵略者的残暴”。⑦不难看出,姜夔的“黍离之悲”,一悲扬州城荠麦弥望,二悲金兵烧掠洗劫,三悲黄昏清角吹寒,四悲杜牧重到须惊,五悲豆蔻词工难赋情,六悲二十四桥冷月无声,七悲桥边红药为谁生。

林老师课的结尾,对这首词解读出来的主题是,“《扬州慢》里,有姜夔深深的忧伤,忧伤一所被践踏的城市,忧伤一种消失了的浪漫、风雅的文化”。林老师在“教学创想”中说,本词的主题既是“黍离之悲”,但这种精神内涵很难被学生领悟,他希望通过与乾隆诗歌的对比,让“文化乡愁”的主旨彰显出来……可是,课例中并没有这个环节,即没有写到与乾隆诗歌的对比,不知是作者的大意,还是编辑删除了实录中的这个环节。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