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苏教2003课标版《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二、教学重点
作者笔下的国文老师相貌丑陋,性情暴躁,但真正让人难以忘怀的原因是什么?
三、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体会徐老师率真、负责的性格。
预习检测:(结合导学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轮廓(kuo)棱角(leng)模样(mu)玉箸(zhu)油渍(zi)
狞笑(ning)鼾声(han)敷衍(yan)愕然(e)按捺(na)
胡诌(zou)矫健(jiao)手腕(wan)朴拙(zhuo)
补充: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文中出现的“像貌”一词,这是过去的不规范的写法,现在应写作“相貌”。
2.解释词语
惟妙惟肖:指模仿或描写得非常美妙,非常逼真。
迎刃而解:比喻关键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有关问题就容易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国文”和“语文”的区别。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
梁实秋民国四年(1915年)进清华学校读书,民国十二年(1923年)毕业,整整八年的功夫在清华园里度过。所以作者当时仍称“国文”老师。
二、读文章,知形象
1.读完文章后,徐先生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1)外貌的”凶“
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
中心是“凶”。
(2)言语的”凶“
学生朗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