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华东师大2011课标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能力技巧: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体现数学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 大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
教学难点: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三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经过初一、初二的学习,初三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力,归纳力,理解力,但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平面几何问题上,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还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动画演示。所以我以探究发现法为主,整堂课紧紧围绕“情景问题——学生 体验——合作交流”的模式。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教师通过电脑演示,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并引导学生把“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研究的方法迁移过来,指导学生归纳、概括;
(2)在教学中,以“形”归纳“数”, 以“数”判断“形”为主线,开展在教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式教学.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教室。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复习引入:回顾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你能不能探索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启发诱导 探索新知 思考或看书 学生由图形获取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直观认知。创设情景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是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它描述了黄昏日落时分塞外特有的景象。如果我们把太阳看成一个圆,地平线看成一条直线,那你能根据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想象一下,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导入新课。 看图,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直观画面展示问题情景,学生大胆猜想探索新知:2.用公共点的个数来区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吗小组交流合作,教师适时指导观察图形,利用类比的方法,归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得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你能利用d 与r 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说明判断方法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利用图形,寻找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抽象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思路与方法.应用举例:
4.小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练习1、2.
阅读教科书第49页并完成50页的练习题1、2 体会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思想方法,关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5、你能用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数学思想解决均教科书例1的问题吗?分析例1,并展示解答过程;启发学生概括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步骤,注意给学生留有总结思考的时间.
展示解题步骤. 阅读例1.交流自己总结的步骤. 使学生熟悉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步骤..6通过学习教科书上的例2请完成PPT上变式训练1、2变式题目的结合,能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独立 完成变式训练1、2进一步深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7、课后作业:
1、阅读教材49至50页
.2、P551、2
课堂小结: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1)通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你学到了什么?
(2)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方法?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巩固本节课的内容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设计主要是围绕这节课的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从公共点的个数和用d与r 的数量关系两种判定方法,再通过例1,例2加深理解,适当练习巩固,整节课始终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八、帮助和总结(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由日落的三张照片(太阳与地平线相离、相切、相交)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充分感受生活中反映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现象,体验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生好奇,这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数学的好方法。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密切关注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2.在探索直线和圆位置关系所对应的数量关系时,我先引导学生回顾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所对应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很轻松的就能够得出结论,再安排了练习一让学生练习,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充分理解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这种等价关系是研究切线的理论基础,从而为下节课探索切线的性质打好基础。
3.新课标下的数学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为此,在做一做之后我安排了一道选做题“(2)某时刻海面上出现一渔船A,在观察点O测得A位于北在某张航海图上,标明了三个观测点的坐标,如图,O(0,0),B(6,0),C(6,8),由三个观测点确定的圆形区域是海洋生物保护区。(1)求 圆形区域的面积(取3.1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此题要学生回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学生的积极性高涨,都急着讨论解决方案,是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有滋有味,使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重要性,体验“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同时,我也感觉到本节课的设计有不妥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