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数学教材同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巴班斯基认为,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情况下,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使教育教学达到可能范围的最佳效果。他强调课上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而获取,通过定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和会话、搭建脚手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

理论依据:

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1)“有理数加法”是中学数学北京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二部分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中的第1.4节的内容.

(2)有理数的运算是实数运算的基础,也是代数式运算的基础。计算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的、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有着长远影响的数学技能。

(3)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加法。难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求、归纳及表述。另外基本运算技能的落实是本章教学的一个关键的难点

学生情况: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学的四则运算,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等相关概念。

2、学生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对有理数加法的不同情况分类,及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概括。

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这节课重要是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实例应有的计算结果,并通过实验、验证、归纳的方法进行的。所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情趣。

4、本班学生大多数学生比较聪明,对学习数学有较强的兴趣,平时喜欢专研问题.而且初一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刨根问底,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思考,发表个人见解,探究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但其思维品质还未完全成熟,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同伴的交流.

我的思考:

本节课的重点应该在让学生体会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必要性与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意义,并应用法则解决身边的问题,所以课堂上合理的安排活动,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教学方式:

(1)在得到有理数加法法则时,采用的是问题情境探究,采用了“实验--交流--验证—归纳”的探索方式.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并适时进行指导;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意义时,采用的是引导发现法;

(3)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的应用时,采用的是引导发现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学工具(手段):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适合学生认知结构和心理认知水平的有效问题,能激发学生探讨新知识的兴趣.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是以问题驱动教学,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借助利用PPT演示文稿,巩固知识的理解深化.

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本节课使用的媒体资源主要是计算机.利用PPT展示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使用媒体,实践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剖析,及意义的探究,实现了方便快捷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结合选择合适的方式正确说出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加法法则,并且运用法则解决有理数加法计算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能够把一些实际问题用有理数加法表示出来,并有根据地(结合有理数加法的几何意义)计算出其结果; 能够按照数的性质对有理数加法问题进行分类并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能够对自己在解决有理数加法计算问题中的经验、教学和困难进行反思与分析,改进自己的解题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举例说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用处,自觉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有理数加法计算,不断反思,逐渐克服繁杂的符号带来的认知冲突,建立解决好计算问题的信心与耐心;

四、活动(或问题)框架(可选项)

活动一:探索,思考

活动1.使用活动手册帮助教学.探索;

活动2. 思考:通过上面的探索,你概括一下两个有理数相加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

活动3. 思考: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相加的法则吗?

活动4 思考:通过上面的运算,你发现有理数加法运算与小学的加减法运算有什么联系?

活动5 思考:通过上面的学习,请你总结一下有理数加法的计算步骤.

活动6 由结果归纳出法则的过程.

活动二:阅读,反思、读书,归纳概括是否有需要修正与完善的地方?用红笔做出修改、完善;

活动三:实践,运用法则计算;

活动四:思考,通过上面的运算,你发现有理数加法运算与小学的加减法运算有什么联系?

活动五:思考,通过上面的学习,请你总结一下有理数加法的计算步骤.

五、教学流程示意图(可选项)

六、教学过程

一、 回顾 引入新知

【教师活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有理数和与之相关的概念,从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小学我们学过非负数四则运算(正数和0),那么,引入负数以后,相关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是否成立呢?我们先从有理数的加法开始探讨.(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认真倾听、思考,回答问题

小学我们学过非负数四则运算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

回忆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二、 探索 学习新知

三、练习 巩固新知

四、应用 例题示范

五、应用 巩固新知

六、反馈 检测新知

教学过程为表格式,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七、本教学设计的特点(300-500字数)

1.设计基于学科本质的学生需要的分析

(1)知识自身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分析

进入初中作为运算对象的数系扩充为有理数,进而扩展为实数,而在初一学生首先接触的是有理数加法运算,这种运算是其它运算的基础。有理数加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除了有理数运算部分,代数式运算和实数运算也会涉及大量的性质符号与运算符号问题,都以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为基础,本节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法则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有理数加法法则教学就是要经历这样的流程:以实际问题为背景或者通过数形结合得到算式结果,观察结果与算式特点归纳法则,运用法则计算。

有理数减法、乘法、除法的教学过程与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过程,以及它们的运算思维方式大体是一致的,所以有理数加法的教学对其它法则教学有很重要的引领作用。

(3)知识(法则)的应用过程分析

作为表示符号的负数小学已经学习,但是作为运算对象是初中学习的,本课在运用法则时,需要分为两个阶段——判断类型确定符号,确定绝对值,而前者任务完成后就转化为小学的加减法运算,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这就是原有知识,降低心理压力。

八、教学反思及活动改进设想(300-500字数)

这节课是加法的第一节课,那么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而是利用实践手册,由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整个过程中教师一直在学生中调研,以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为载体进行教学。

1.实践手册上算式的结果的得出方式“千姿百态”,这与以往教师设计好载体背景不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

2.归纳法则时。学生没有用“绝对值”的概念进行概括,而出现的是“这个数、那个数”这样极为朴素的语言,教师没有马上纠正,因为这是学生正常的反应,因为如果用绝对值,就会涉及两个知识,其实产生了“知识附加负荷”!

3.在运用法则时,既不单纯理性分析也并不采取大量的题海战术,而是题与算理同步进行,学生在“做中学”,问题由学生提出,学生解决。

4.本课始终在渗透这样的一种思想——所有新的知识都是原有知识的深化,那么在遇到新知识时,就要不断的联想已有的知识储备,例如在法则的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在计算时,引导学生进行转化,同号转化成“加法”,异号转化成“减法”,这样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

收到的效果很好,全班30人,29人在反馈检测中全对。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