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案优质课下载
2.能力目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索的勇气.
教学重点: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或?.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或??.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或??.
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两三角形全等,对应边??,对应角??.
二、合作探究:
1.故事:具体内容见书
图中所画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战士也就是利用这一点来测量他与碉堡间的距离.
2.想一想:
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一个叔叔帮他出了这样一个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点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AC;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并测量出它的长度,DE的长就是A,B间的距离。 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请把你的思路写下来。
归纳总结:?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 目的、依据、关键:
1.目的:变不可测距离为可测距离。
2.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关键:构造全等三角形。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延长法 。
三、随堂检测
(1)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可以证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的理由是( )
A、SSS B、ASA C、AAS D、S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