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节,而且在本章的第一节,学生又经历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八年级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在迅速发展,他们有强烈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愿望,这些对本节的学习都会有帮助。但旋转是三种变换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图形也比较复杂,因此,学生对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仍会有一定的困难。
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从学生实际接触、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检验实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旋转,进而探索其性质。因此,旋转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同时“图形的旋转”也为本章后续学习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内容做好铺垫。
知识与能力:
通过具体事例(微课)认识旋转,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以及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一定数学活动的经验。
掌握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利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探索旋转的性质,特别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通过课件展示天体运动的动画,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天体运动这一神秘现象,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第二环节 观看微课,解决问题
带着下面问题,观看微课,然后回答问题。通过超链接打开微课,了解旋转的概念。
1.旋转的定义是什么?
2.旋转后的图形是由哪三个要素决定的?
【设计意图】
通过微课形象,直观地了解旋转的概念。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第三环节 即学即练,巩固新知
1.如图,将△AOB绕点O旋转60°后得到△A′OB′,则旋转方向是( )
A 顺时针 B 逆时针
2.如图,将△ABC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00°后得到△DEF,则点C的对应点为 ( )
A 点D B 点E C 点F
3.如图,下列哪个三角形是由图中的三角形通过旋转180°得到( )
4.如图,正△ABC经过旋转后得到△A′B′C,此时B、C、A′ 在同一直线上 ,
(1)旋转中心是_____;
旋转角是__________;
(2)旋转角等于_____;
(3)连结AA′, △ACA′是________三角形。
【设计意图】
通过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旋转的概念。
第四环节 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第五环节 应用新知,大展身手
第六环节 知识归纳 了然于心
第七环节 课堂检测
教学过程为表格式,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1.如图,将Rt△ABC(其中∠B=35°,∠C=90°)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1C1的位置,使得点C、A、B1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旋转角等于( )
A.55° B.70°
C.125° D.145°
2.如图,在△ABC中,∠CAB=75°,在同一平面内,将△ABC绕点A旋转到△AB′C′的位置,使得CC′∥AB,则∠BAB′=( )
A.30° B.35° C.40° D.50°
3.如图,O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的中心,将一块半径足够长、圆心为直角的扇形纸板的圆心放在O点处,并将纸板的圆心绕O旋转,则正方形ABCD被纸板覆盖部分的面积为( )
4.如图,把Rt△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40°,得到Rt△AB′C′,点C′恰好落在边AB上,连接BB′,则∠BB′C′= 度.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通过画“旋转前后的三角形”这一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不仅获得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获得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将教学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的数学能力。同时通过欣赏不同的设计图案,在数学课中让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