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本节内容属于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位于本册书的第19页至21页(包括练习题);本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属于三角学,主要内容包括: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解直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函数法在解相关的综合题中的运用,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锐角三角函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概念的产生和应用都与图形分不开,锐角三角函数具有鲜明的几何意义,其自变量是角, 函数值是直角三角形中边长的比值;《课标》要求:“能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能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内容主要研究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本节内容包括“情景引入”、“想一想”、“做一做”、“随堂练习(两道)”、“读一读”、“问题解决(共4题)”,毫无疑问,编者的意图是想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听一听讲解,体会到数学的意义与趣味”.这种课堂模式的架构方向明确,回归学生主体的意识得到强化.“随堂练习”中两个问题,既是前三个环节的补充也是运用的延伸.
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中量与量之间的三个关系:边与边的关系(勾股定理);角与角的关系(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边与角的关系(正弦、余弦、正切).并能够利用这三个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进行一些简单计算,而且能根据生活中的一些情景,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并对用数学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不过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有限,尚待加强,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原有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努力使课堂开放、民主而有活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合作与探究得出结论.
观察、讨论、交流、合作与探究法.
1.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能够借助于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并能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说明.
2.在经历弄清实际问题题意的过程中,画出示意图,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克服困难的勇气,选择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欲望,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参与,体会数学的应用意识,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3.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数学符号或图像),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让学生从“船有触礁的危险吗”的问题中知道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进而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保护法》.
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灵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选择适当三角函数来解决.
(一)复习回顾(2分钟)
1.什么是三角函数?
2.正切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个活动,为课堂提供了极好的素材,也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情境引入(8分钟)
如图1-13,海中有一个小岛A,该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今有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岛南偏西55°的B处,往东行驶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的C处,之后,货轮继续往东航行.
你认为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你是如何想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从学生熟知的现实情景入手,既增强了趣味性,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课题蕴含其中,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合理地揭示了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写出解答过程。
解:依题知
在中,有,则
在中,有,则
∵ BD-CD=BC
∴
解得:AD≈20.79n mile>10n mile
所以,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不会有触礁的危险。
设计意图:以一个“船有触礁的危险吗”的问题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讨论,用三角函数解决时实际问题,让学生从“船有触礁的危险吗”的问题中知道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进而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保护法》.
(三)法制渗透(2分钟)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保护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三条 国家建立并实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确定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指标,并对主要污染源分配排放控制数量。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四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海洋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保护法》的部分内容,学会知法、懂法.
(四)探索新知(15分钟)
(五)随堂练习 P20(15分钟)
(六)课堂小结 (2分钟)
(七)作业布置(1分钟)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八)板书设计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5 三角函数的应用
如图1-13,海中有一个小岛A,该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今有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岛南偏西55°的B处,往东行驶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的C处,之后,货轮继续往东航行.
你认为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你是如何想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解:┅┄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保护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如图1-14,小明想测量塔CD的高度.他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m至B处,测得仰角为60°,那么该塔有多高?(小明的身高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1m)
解:依题知 所以,该塔约有43m高。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探究、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集体的智慧,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在实践中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学生身边生活中的例子入手,激发起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本节课的另一特色是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利用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还可以让学生大胆探索,使更多的同学有更多的锻炼机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发挥评价的作用,不论是探究活动、创作活动都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使自己认识到;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兴味盎然,乐于探究。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应该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而不是舞台的主人——演员。
虽然这节课比较成功,学生通过学习探究,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的原因,未真正参加到本小组的学习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我未能及时引导,致使他们没有真正学习到知识,今后再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会提前让学得慢的学生提前预习,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