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过程,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辨别,理解概念中的“未知项的次数为1”.
3.借助表格列举实际问题的所有结果,让学生获得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并获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能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进行区分.
4.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设计意图]
二元一次方程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再次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描述有两个未知量、一个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为学生接下来继续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实际应用打下了基础,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1.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中“未知项的次数为1”的理解.
2.将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表示.
一、情境引入
学校举行篮球比赛,规则如下:赢一场得2分,输一场得1分.
(1)甲队在此次比赛中,赢了6场,输了3场.甲队共积多少分?
你能用数学式子表达吗?——2×6+1×3=15
(2)乙队在此次比赛中共积20分,其中输了4场,乙队赢了几场?
方法1:直接列算式(20﹣4 )÷2=8
方法2:列一元一次方程
这个问题中有1个未知量:赢的场数,1个相等关系:赢的场数×2+4×1=20.设该队赢了x场,可列一元一次方程2x+4×1=20.
(3)丙队在此次比赛中赛了若干场,共积20分.丙队赢了几场?输了几场?
你能仿照刚才的方法,用数学式子描述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吗?
这个问题中有两个未知量:赢的场数和输的场数,
一个相等关系:赢的场数×2+输的场数×1=20.
所以,需要设该队赢了x场,输了y场,可列方程2x+y=20.
根据所列方程,你能列出丙队输赢场数的所有可能情况吗?
赢的场数x012345678910
输的场数y20181614121086420
你是如何得到这里的x、y的值的呢?
——①确定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2x+y=20中算出相应的y值
②观察方程2x+y=20的特点,这里的2x、20都是偶数,所以y必须是偶数,可以取y=0,2,4,6,8,10,12,14,16,18,20,再代入方程求出相应的x的值.
所以,这里的11组x、y的取值是满足方程2x+y=20的.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直接列算式、一元一次方程入手,体会从没有未知量到有一个未知量,学习方程的必要性;再通过改变问题中的条件,让学生感受当出现2个未知量、1个相等关系时,必须要设两个未知数才能解决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可以尝试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体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另外,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采用枚举这一合情推理的方法列出x、y的所有可能值.这里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说出x、y的所有可能情况,而是通过全班学生的努力,共同完成这个问题,以便进一步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初步感受实际背景下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可以通过枚举的办法获得.
二、尝试解决
三、探索活动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4x+ay=32是二元一次方程吗?
你觉得添加一个什么条件,它就是二元一次方程了呢?
解决以下问题:
已知是关于x、y的方程4x+ay=32的一个解.
(1)求a的值;
(2)你能再写出一 为解的二元一次方程吗?
(3)将方程4x+3y=32写成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的形式,并求方程的正整数解.
[设计意图]
打破传统的课堂小结的方式,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出本节课所学内容,既让学生解决了问题,又帮助学生回顾了整节课的内容,一举两得.
1、必做题:习题10.1第1、2、3、4题.
2、选做题:旅行社同时租用A、B、C三种客车安排150人旅行,A、B、C三种客车的载客量分别为50人、30人、10人,要求每辆车必须载满,A型客车最多租用2辆,请你能列举所有租车方案.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布置书本上的必做题和选做题,更有利于进行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根据课前活动得到引例,通过各种方法解决问题,拓展了思维.也让学生感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构建二元一次方程的必要性,与一元一次方程形成对比,最后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整个过程很流畅.
2.我在备这节课之初,就是按照自己平时上课的模式,将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割裂开来,觉得研究完前者,再进一步研究后者,不是太理解课本所给的问题设置的意图,后来在和专家讨论、同组老师研讨、不断试上之后,才慢慢懂得书本的安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上课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而不能是老师为了教授知识,硬生生的把知识割裂,强加给学生.
3.对于我来说,最困惑的就是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这一环节的安排,不知道放在什么位置最恰当,总感觉自己问的问题啰嗦,而且解释不清这样变形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不了它的必要性,后来觉得只有当表格解决不了问题(无数个解或者计算复杂时),引入这个变形才是恰到好处.
4.“课堂小结”也是极容易落入俗套,又容易让学生说不出东西来的一个环节.本来放在小结中的几个问题是被我割裂开来放在过程中的位置,如:方程的概念之后,解的概念之后,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之后,整个过程不顺畅,小结也没有亮点,后来将这三个问题整合在一起,刚好是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呈现,自我感觉这样安排更合理.不足之处,对于“4x+ay=32是二元一次方程吗?你觉得添加一个什么条件,它就是二元一次方程了呢?”这个问题的讨论,是我在最后正式上课前加上的,可能我问的问题难度太大,学生被我问蒙了,想不到“如果已知一个解,可以确定其中常数a的值”,有些冷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