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苏科2011课标版《小结与思考》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1)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
(4)教学难点:正切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 生活情景 小明家的墙角处放有一架较长的梯子,墙很高,又没有足够长的尺来测量,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得到梯子的倾斜程度呢? 如图,小明想通过测量B1C1及AC1,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而小亮则认为通过测量B2C2及AC2 ,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的倾斜程度。你同意小亮的看法吗? 思考:(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角形AB2C2有什么关系?(2)有什么关系? (3)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目的: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已有的知识体会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比与倾斜角度关系,初步感受到倾斜程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后续学习正切定义打下基础。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能理解小明测倾斜程度的方法,并能初步感受到倾斜程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生动的课堂引入让学生很快进入了求知的状态。 第二环节? 获得新知 如图,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对边与邻边之比便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A的正切(tangent),记作tanA,即 注意: 1、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2、tanA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3、tanA不表示“tan”乘以“A”. 4、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是锐角的正切. 活动目的:学习正切的含义、表示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经历了第一环节的学习,很容易接受直角边之比所能够表示的含义,记忆和理解正切定义深刻。 第三环节?运用新知,总结发现 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 问题:分别求出下列图形中∠B、∠F的正切值,并且比较每对图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A(0度至90度,不含端点值)越大,tanA的值越大,梯子AB越陡。 活动目的: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并让他们从实例中通过直接观察、测量角度和正切值的计算发现结论,对比梯子的倾斜程度。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正切印象。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经过前一环节对正切已经有了初步认识,计算的结论很好得出。对于倾斜程度,学生可以很快分辨出图1和图4中梯子的倾斜程度,但是对于两条直角边长度都不一致的图2图3感到难度。(有些学生很聪明的把其中一个图形的各边都扩大相同的倍数,如图3,把2和4都扩大1.5倍后再和第二个三角形比较倾斜程度,非常好的运用了相似的知识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则采用测量角度的方法)然后对比倾斜程度,角度,以及正切值,学生很容易得到最后的结论,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第四环节? 运用新知,继续提高 例题分析:1、图中表示甲、乙两个手扶电梯,哪个手扶电梯比较陡? 2、如图,先锋村准备在的山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米,垂直距离BC=4米,那么坡角的正切值为多少? 新知讲解: 坡度与坡比: 坡面与水平面夹角称为坡角。 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称为坡度i(坡比).? 即坡度等于坡角的正切. 注意:坡度越大,坡面越陡。 3、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13,BC=10,求tanB. 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新知识能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并将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数形结合的方法。学生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并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实际教学效果:以上3个例题都比较基础,并且层层深入,其中第3题,学生需要做辅助线,加深学生对正切的理解,正切的定义计算前提必须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第五环节? 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 在“Rt△”中定义了tanA= 接着,我们研究了梯子的倾斜程度,工程中的问题坡度与正切的关系,了解了正切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让学生能正确阐述对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等数学意义的理解。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能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对各知识点掌握透彻。 第六环节? 课后体会 观察学校及附近商场的楼梯,哪个更陡.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运用新知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数形结合的方法。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和富有想象的过程,使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再是令人生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