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七年级上册(2012年5月第1版)《14.如何欣赏绘画作品(选修)》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培养学生积极感受、认真参与对作品与实物、实景的比较、分析和讨论。以个人钻研和集体讨论等形式完成对本课内容的学习。依照本课要求拓展相关内容,将本课知识迁延至其他绘画作品以及艺术创作。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关注,尤其是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主动关注。帮助学生逐步建树对于绘画作品乃至其他艺术作品的兴趣,懂得艺术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乐于学做一个懂的艺术,热爱艺术的人。
教学重点
通过对齐白石的《虾》与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
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在这节课的开始呢 ,我们先放松一下,缓解一下课堂气氛,一起走进水墨动画的意境里来欣赏下中国画的魅力。(欣赏水墨动画)
好了 ,欣赏完视频之后 大家是不是很好奇里面的水墨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寻齐白石老先生作品《虾》的奥秘。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下面请同桌之间小声讨论一下)
初看这幅画你会觉得说好像几笔就画出一只虾,但是就是这寥寥数笔,齐白石老先生用了七八十年才画出来。齐白石生在湖南长沙,他小时候是个木匠,但是却非常喜欢画画,下班之后呢就抱着一本残破的《芥子园画谱》,当做范本,他不是生来就会画画的,但是他十分勤奋好学,在他小时候,他们家旁边有个星斗塘,里面有很多虾啊,水草啊 ,他小时候经常在池塘边观察 ,一观察就是一下午,还会拿芦苇杆去逗那里面的虾,这也成为他小时候一个很温馨的记忆,后来他的很多作品都描绘了很多儿时的欢乐场景,我们每一个人对童年对故乡肯定都会有深厚的感情,再后来就自己在水盆里养了几只长臂青虾,他就仔细观察,看他们是怎么游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慢慢他就把虾越真实的画下来?因为他长期在画虾,画虾的名号就越来越大,越来越逼真,人们就说这个虾画的真是好啊,一下在江湖上就传开了,但是齐白石老人并没有骄傲,他认为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于是他更加潜心下来,他就画虾,他有三次画虾的变法.
余之画虾,已经数遍。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分深浅,此三变也。什么意思?他开始画虾的时候只追求神似,形似,尽可能的把虾的神韵画出来,那个时候所有的墨色都是一样的,再然后他开始在虾头的地方下重笔,然后虾身那个地方墨色比较轻而淡,好像很透明的你就可以看到虾肉一样,在眼睛这个地方从原来的点变成了一个短横,使它的眼睛变得更加有神,而到最后几乎就是炉火纯青了,你还会看到他把虾钳画的特别有力,就像螃蟹钳一样,然后虾的脚也会特别的灵活,好像要努力的划着水要往前走,这幅群虾图,你看不到任何的一丝水,但是就像毕加索所说的一样,齐白石先生的整幅画面里面可能就一根线画水,但是我仿佛就看到了江河,仿佛就嗅到了水的清香,评论家对齐白石晚年的评价就是几近完美,但你知道吗他为了做到这一点却花了整整七八十的年间,有一句话说的好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的时候我们看似好像艺术家就那么云淡风轻的一笔,但是他背后却蕴藏着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所以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对,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那么欣赏完齐白石老人的虾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是大家都熟悉的大家来找茬!
二、三组名画解课题 这个环节请大家从色调,建筑、光影以及天空和地面等方面细致、深入地进行对比分析,试着了解画家是如何艺术化地表现生活的。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并总结。
(通过对比《开国大典》和真实的史料图片,梵高的《夜咖啡馆》与真实的咖啡馆的场景以及名画《圣维克多山》和真实的山体来解读课题。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此环节我们先运用电子白板的画图工具一起来回忆下以往学过的空间透视关系。也就是物体的近大远小。选定合适的画笔,画出物体的四条透视线是消失于一个灭点的。以此来找出《开国大典》这幅作品的透视关系。(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
还是运用电子白板的直线功能,首先在画面中标出视平线,接着画出灯笼的透视线,发现离我们最近的灯笼的透视线被上提了许多,那我们就来一起还原下真实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1.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真实天安门的廊柱
画中天安门的廊柱
透视线引向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