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声讨暴行的檄文(自学)》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作品展示了充满着,这种了解作品中1937年创作的一幅艺术巨作,他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对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小镇格尔尼卡,杀害数千无辜平民百姓的事件进行了控诉,有力的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
教学过程:
用视频导入,介绍毕加索
设置问题: A大家对这幅复制品一定很好奇,想看看毕加索给他们的是哪幅画吗?(PPT) B谁能告诉我这幅画叫什么名字,这个名字是什么呢?学生认真听故事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预习回答 A:《格尔尼卡》 B:格尔尼卡是地名 从开场白就要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溶入到课程的学习之中 《格尔尼卡》创作背景介绍 教师:大家都知道格尔尼卡是地名,那它是什么国家的呢?毕加索为什么要用这个不起眼的小镇来命名这幅画呢?(教师点出西班牙地图的PPT) 教师:这幅画与这个小镇的有什么关系,我们得从一场战争说起。大家都预习了现在请位同学来给大家讲讲这段战争。(教师播放PPT的战争视频) 毕加索对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仅用了六个星期就完成了这幅巨作,并且在各地展出,以抗议德国法西斯的暴行!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毕加索要说这幅《格尔尼卡》是德国人的杰作了吧!
学生:西班牙 1、学生:格尔尼卡在西班牙北部的斯巴克 地区。 2、学生踊跃参加,介绍背景。(适当可以让其他的同学作补充) 背景: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帮助西班牙反动头子佛朗哥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人的故都格尔尼卡城。这次空袭是第一次对平民的恐怖轰炸,它杀害了数千名无辜者,并立即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抗议。 3、是的,毕加索是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对德国法西斯空袭格尔尼卡行动的控诉。让学生有个地理位置的感念。明确格尔尼卡确实是一个小镇 通过学生对视频的旁白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 让学生从毕加索的创作的角度来理解作品的内在涵义。 初步认识《格尔尼卡》的构图以及色彩 对,这就是控诉德国法西斯罪行的作品,(打出PPT,请学生看看作品的创作时间、画种、作者、作者的国籍、) 观察画面,A你第一眼看到画的时候你会注意到画面的什么形象?B、画面为什么不用彩色的,说说你的理解。 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 认识到《格》的构图和古典主义的构图区别,以及黑白灰运用在这里的效果。 初步介绍作品,让学生对此画有个概念。 了解象征手法 1、出示《格》作品,让学生找找里面有哪些形象。(分左、右、中来找) 在学生找出的基础上把具体的形象点出来。 教师讲解象征的含义:象征就是“用以代表、体现、表现某种事物的一种物体或符号” 比如:老师打出鸽子,请同学们说说看到鸽子你会想到什么? 3、观察《格》说说我们才找的形象象征着什么? 老师点出连线的PPT,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连线(然后让学生观察画面站在画家的角度谈谈自己还有其他的理解没有) 4、通过对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赏析,你认为毕加索对这幅作品倾注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积极参与 和平 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阐述自己的观点 象征意义必须要有形象来引出意义,所以我这里先叫学生找形象,然后,告诉学生象征的含义,并打比方。这样学生容易理解。 接下来老师示范几个形象,再让学生观察画面,根据自己学习的感悟来找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认识毕加索 认识立体主义 1、毕加索 (1881—1973) 西班牙裔法国籍画家,西方现代美术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大师。1906-1907年间,开始对绘画形式结构进行探索,并创造出立体主义风格。 1、《葡萄与小提琴》通过这幅画讲解立体派前期的手法。归纳出特点:分割、重叠、堆砌。(用杯子的结构组合实验来具体说明) 2、运用毕加索的话:“我是依我所想来画,而不是依我而见来画。” 3、点题:《格尔尼卡》的创作中毕加索就运用了立体主义的手法来描绘事物。 4、展示两幅不同风格的战争绘画作品教师:《格尔尼卡》这件以战争为背景的作品和这幅同样是表现战争题材的绘画作品有什么不同? (教师分别对抽象和写实进行讲解。找学生先讲,教师总结) 5、教师归纳,要想画出立体派风格的绘画作品,就必须先了解这两个不同。 6、通过毕加索的立体派时期的其他作品了解立体派的涵义。 A、展示《公牛变形图》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毕加索是如何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几何切面,抽象出一种特殊的形象,使画面极具个性化和表现力。 B、这件是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的另一代表作品《哭泣的女人》,遮住了右半边,我们可以看出他画的是一个正在哭的女人的侧面,而他又把我们根本看不见的另半边脸同样画在了画面上,这就是立体主义最求的多重透视的画法。传统的透视法,只有一个固定的感觉,比如你看老师的侧面,(教师侧面对着学生)能不能看见老师右边的脸和耳朵? 不能看见,而毕加索开创的这种“立体主义”的造型方法,就是要表现正常情况下视力看不到的结构,把老师右面的脸右面的耳朵都画到画面里,通过画面表现人的所有部分。 C、通过毕加索草稿中抱孩子女人和《格》作品中抱孩子女人的对比,了解作者抽象的过程 7、总结立体派的技法规律(再次观看画面寻找立体派的踪迹) 初步了解毕加索,并且知道他创造了立体主义的风格 1、了解立体主义前期的手法 2、带着这句话来认识立体派 学生找不同的地方 通过牛的抽象过程,理解如何将一个具体的形象抽象到简单的形象。 通过《哭泣的女人》了解立体派后期的重要手法:多重透视法及其运用。 通过作品,巩固抽象的技巧。 学生积极寻找在《格》作品中运用到的抽象手法的形象。 了解画家是比不可少的,用在这里我主要是为了引出立体主义的讲授过程。(作为过渡) 立体主义对学生来讲是个难点,在突破难点上,我把前期和后期作品做了比较归纳出了特点,并且利用毕加索的作品讲了《格尔尼卡》运用的后期立体主义最多的技法----多重透视法。在让学生了解了具象到抽象的过程。 通过游戏巩固,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巩固立体派技巧的小游戏 展示毕加索的自画像,让学生根据才学到的立体派的技巧为自己或者同伴画一幅自画像。 认真实践,通过实践把书本上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吸收转化能力,让学生尝试用立体派手法将人物形象进行分解,重新组合成一幅画。 拼图巩固,情感共鸣 1、:老师把《格》分割成了六幅画面并且打乱了顺序,请同学们根据你的记忆,把字母按照画面的位置填写进去。(老师点PPT) 2、《格尔尼卡》诞生后,长期流落他国,直到1981年,佛朗哥死后,才回到西班牙,实现了毕加索的遗愿。不过它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全世界人民。 学生,准备草稿纸,然后根据老师提示完成游戏。 理解毕加索的《格》所代表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让学生归纳评价绘画作品的标准 评价一幅画的标准是什么? 改正自己对画的评价观念。 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一幅绘画作品 升华主题 1、《格尔尼卡》能引发你的感动吗? 2、教师:大家希望这样的法西斯行为继续吗? 3、教师:〈格尔尼卡〉诞生后,这样的暴行停止了吗? 教师展示:1937年以来的世界各地的战争图片以及在战争中死去的人数。 教师旁白:世界并不太平,战争和恐怖主义依然存在,这都需要我们热爱和平,珍惜和平。 引出学生的思考,我们看了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它的那些情感的描述可以使我们内心感动 学生:不希望 学生:没有 学生观看,心里产生震撼。 通过战争的不停息,让学生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成为爱和平的使者。 深化主题:爱和平 教师总结:1937年-2007年正好是〈格〉诞生的七十周年,让我们大家一起,再一次凝视这幅70年来一直鼓舞着世界人民的伟大的反战名作吧!体会毕加索的高尚情感吧! 我们一起祈祷:让战争和恐怖永远消失,让和平与幸福永远降临! 学生体会激发出爱和平的情感。
作业:画或者制作一只和平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