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八年级上册(2013年6月第1版)《捣练图》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学情分析:通过对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调查发现,同学们在美术学科的四个领域中,对欣赏评述领域表现出的兴趣最淡,学生在欣赏课上往往要么睡觉,要么像听故事,听完也就忘完了。鉴于七年级学生生性好动、好奇、好问,同时也开设了历史课、政治课,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所以,教师应做到“开放”教学,即“开放”他们的大脑,让他们思考;“开放”他们的嘴,让他们各抒己见;“开放”学生的创想,运用学科知识联想。努力实现美术课程价值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和“愉悦性”的教学新理念;运用比较、讨论、探究等方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在环环相扣的问题启发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
设计思路:美术作品既可以以自身的造型和色彩带给人美的感受,又能通过其内容向人们传递一定的信息,从而使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现象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也为学生后面的历史课程学习做了美术上的铺垫。对本课《捣练图》的赏析,不能仅仅看成是唐代妇女劳动生活的再现,而应引领学生由表及里的关注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是传神的细节描写,让学生在近距离的欣赏下,充分体会画家的创作情感,从而认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艺术成就。在探索新知部分,我通过“初看信息、细看内容、解构形式美”三个环节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联想、鉴别、判断等方法,积极开展课堂讨论、探究、交流、考眼力等师生互动活动方式,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勤于思考,时刻跟随教学重难点的内容;在对作品的初步感知、感受到感悟的过程中,去深入学习《捣练图》巧妙的构图布局,精致的人物刻画,完美的色彩搭配。又通过“评价效果、分享体会”两个环节巩固知识,提升欣赏水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精心做了如下准备;一是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巩固和提炼学习成果,我设计了“《捣练图》欣赏汇总表”,课前发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记录,在学习能力反馈中写下自己真实的感受,培养良好的记录和自我评价习惯。二是尽量扩大知识的外延,结合了历史、语文、政治、物理等学科知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体验。为了烘托课堂气氛,我还精心选择了几首背景音乐穿插在教学的一些环节中,使学生在美的旋律中感受美的画面,创设了美的情境。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于我国唐代人物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与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作品的层层挖掘、剖析,使学生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欣赏水平,使学生对于唐朝时期宫廷妇女的劳动场面,审美标准,还有生活用具等方面有直观的感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唐代经典美术学习的兴趣,了解学习唐代仕女画成就和历史文献价值,增强对文化遗产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捣练图》,使学生对于我国唐代人物画和绘画成就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认识。师生一起分析画中的构图色彩,人物的服装发型、动作姿态,尤其是细节的刻画是如何体现时代特点和审美情趣的。
教学难点: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唐代人物绘画的成就,并在作品赏析时学习理解画家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介绍视频
千年时光,有什么瑰宝可以璀璨至今,历久反而弥新!万里大地,又有什么经典可以时代珍藏延绵不绝;唐朝,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为后世留下了不可胜数的艺术珍宝!
教师:“这节课,我们首先要从唐朝时期说起。唐朝时期是一个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飞速发展的朝代。美术作品除了通过造型、色彩带给人视觉的美感之外,作为人类文化艺术的载体它还能够承载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些唐朝时期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
教师启发学生回答并作补充。
教师:“一件美术作品除了能带给我们美感之外,还能向人们传递一定的信息,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欣赏一件唐朝时期的绘画作品,看看又能体现出怎样的美感和文化特征。”引出课题教师展示作品。介绍:仕女画。
设计意图:引入部分采用了欣赏法,通过对唐朝时期的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典型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到作品既有形式美又能反映出一定的历史文化现象,再引出本课:同一时期的绘画作品《捣练图》,使学生在知识上进行迁移,对后面作品的层层剖析埋下伏笔。
(二)新课学习
一、初看《捣练图》,观赏画面寻找作品相关信息。(课前导学作业,学生在书中寻找答案)
1、关于作品的画幅形式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画面尺寸,引出“长卷”形式,请学生举例。
2、关于作品的作者
教师:“作品的原作者是谁?”学生:“张萱”。了解张萱信息。
教师:“临摹者是谁?”学生:“赵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画面右侧题字部分。
3、同时期的仕女画家
教师介绍周昉和他的《簪花仕女图》。
4、作品目前所在地
教师:“这幅作品现在收藏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