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美术教材同步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导入

相信同学们都有旅游的经历,我们中国现在富强了,老百姓有钱了,一到节假日大家喜欢到世界各地,自然名胜去游玩。其实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游山玩水的传统,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特别是在魏晋时期,这种玩风更甚。魏晋时期的社会极度动荡,老庄玄学的风行以及自然景色的诱惑使文人士大夫们开始回避社会现实,把目光投向了山山水水。面对山水,心怀玄机,文人们以语言文字抒写着自己的感悟。山水诗文在魏晋可谓俯拾皆是,如谢灵运、鲍照等都留下了许多佳作。画家又怎能无动于衷呢? 他们也不同程度地在自然山水中找到精神寄托和回响,发现蕴寓于自然景色中的美,并且在艺术创作中再现这种感受。

但毕竟只是个起步,画家们虽然想表现但不一定会表现。即使是当时大画家也不太会画山水。不信就我们就看看在当时影响巨大的大画家顾恺之所画的《洛神赋》图。你看他画的“山”像土堆,“树”像有机花菜,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当然我们的祖先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此后,山水作品接应不断,并走向发展,完善与创新。

正文

很快,到隋代山水画就已经真正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不信你看这张画——隋代画家展子虔所画的《游春图》。

《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卷,作品生动地描绘了许多士人纵情游乐于山水中的情景。值得注意的是,《游春图》中的人物和山水已经有了恰当的比例,远近透视处理得较为妥帖,具有 “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这也是山水画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游春图》的比例关系是比较合理了,整体氛围营造的也很非常好,不过我们再放大看看这幅画的细节,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妥之处?(学生根据屏幕上打出的局部大图进行分析)《游春图》山石、树木处理得很简单,很概念化。我们无法分清这些都是什么树。唐代画家李思训在这方面的表现就强了许多,请欣赏他的作品《江帆楼阁图》。李思训这个人身份可不简单,用现在的话他可是绝对的“官二代”。他是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王李叔良之孙,原州都督府长史李孝斌之子,著名宰相李林甫的伯父。官至右将军,又被后世称为“大李将军”。《江帆楼阁图》是其代表性作品,为青绿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现存宋人摹本,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江帆楼阁图》构图章法严谨,以对角线构图,把山树人物放在画面的左下角,把右上角营造成浩瀚的大江,运用散点透视法,聚万千景象于一纸之上。具体创作中,画家采用先勾线再填色的方法。用粗细、转折略带方笔的墨线勾勒山石轮廓,曲折多变地表现丘壑的变化,近粗远细,熟练地表现出前后远近的空间透视。画树木的方法比以前更为细致,线条有勾斫变化,枝叶用双勾线描,松树则更具特色。此前,展子虔画松没有松针,只用绿色点染,画法较为古朴。李思训先用石绿点染,再用石青添上两笔交叉的线,代表松针,比展子虔所画的树要特征明显,生动许多(对比两幅画局部进行赏析)。在设色上,这幅画仍以青绿为主,有时为了突出重点,画家在墨线转折处勾以金粉提示,所谓“青绿为质,金碧为纹”,“阳面涂金,阴面加蓝”的色彩运用,很好地表现出山石的阴阳向背及质感,因而使画面产生了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李思训画得好,他的儿子李昭道画得也非常棒!他的《明皇幸蜀图》无论在人物刻画、山石处理,还是在整体氛围营造上都很完美。他们父子都力求通过精心的刻画来表现道家的“道”,表现心中的“自然意趣”。但是,如果他们的画真要让老子看到,我想老子非气死不可,因为老子说过“五色令人目盲”。他老人家可不喜欢这种金碧辉煌、色彩斑斓的效果。真正理解老子的心境画家恐怕要到五代宋时期了。

五代画家荆浩就是其中影响最大的画家。他不仅真正意义上的以墨当色的创作山水画,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画山水画的理论要领“六要”——气、韵、思、景、笔、墨。在他的事带领下,北方的水墨山水开始兴起,他培养的徒子徒孙——关仝、李成、范宽被称为“北宋初三大家”,成就极高、影响极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作品好在什么地方。

《关山行旅图》,关仝的代表作之一。他所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的气势。北宋米芾说他“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关仝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荆浩的格局,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被称之为关家山水。他的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出,简括动人,被誉为“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茂林岫远图》和《晴峦萧寺图》是李成的代表作。李成是唐宗室后裔,他博学多才,擅山水,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多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好像卷动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米芾形容李成的画“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这种“石如云动”的形象成为以后画家用李成笔法作画的重要风格标记。

《早春图》则是范宽所画,他重视写生,常居山林之间,危从终日,早晚观察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景色,虽风寒月认错,也不停止。宋人论他的作品,大多气魄雄伟,境界浩莽。构图继承荆浩“善写云中山顶,四面峻厚”传统。用笔雄劲而浑厚,笔力鼎健。而范宽善用黑沉沉的浓厚的墨韵,厚实而滋润。但晚年用墨过多,土石不分,势虽雄杰,然深暗如暮液晦暝。他的风格和李成相反,古人评价“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座外”。范宽最著名的作品当属《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表现了北方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画面像一堵墙挡住了我们的视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森严的悬崖峭壁,这些高耸、坚实的峭壁迎面兀立,令人望而却步。

1、表现技法:笔法遒劲,多用侧峰。山石的勾勒用了短条子皴、钉头皴、刮铁皴等多种皴法,用笔粗重,如钢筋铁骨,果断有力。

2、绘画特色:落笔老硬,与山传神,把北方山水的雄伟壮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徐悲鸿评论此画为“中国所有之宝者吾最倾倒者”。

这三位大师的绘画可以说是精妙绝伦,每一处细节刻画的都是那么的准确、细致。他们的作品都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大量的写生,并且绘画者本身具有很高的绘画水平、造型能力才能画出来。如果一个没有经过专业绘画训练的文人没有事时也来像他们这样画,以此为乐,那绝对是画不出来的,也不会愿意这样画。文人会怎么画呢?比如宋代大文人、大书法米芾会怎么画呢。米芾作画并不只用毛笔,而用任何可以表述情感的东西。他绘画全用墨色为之,稍加重墨点运,一派蒙浑之景,树木萧疏,其云气以淡墨细钩,在隐显之间,超妙绝尘,变态无尽。他的艺术就是笔墨游戏的产物。米芾的作品我们现在看不到了,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他儿子——米友仁的作品来了解米芾是怎么做画的,因为“大小米”作画风格相同。

《云山墨戏图》是米仁友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此图用水墨画云山烟树,林中房舍隐隐可见,山下溪岸平沙,小桥横跨。山头有勾无皴,纯用浓淡墨染,笔墨苍浑氤氲。此图描绘沿江景色,近处岸边一条细径曲曲弯弯,间有板桥相连,远方峰峦起伏,云烟密布,溪流缓缓,林木森郁,屋舍隐现。此图采用“米家山水”的典型画法,山峦坡渚先用淡墨染就,继以大小各异的横向墨点反复在山头、山脊等部位再次图写,从而达到表现江南风光润泽华滋、雾气迷蒙的独特效果。这“米家山水”咱画法全从而来,董其昌称其“元气淋漓,布境特妙”毫不夸张。

文人虽然不擅长画写实性绘画,但写书法,做诗却是他们的特长。于是,他们开始把书法等元素逐渐加入绘画之中,逐渐形成了这种与“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中国画形式。举个例子,早期的专业画家虽然画画得好,但字不一定写得好,所以他们从不在自己的画上签名,即使签也是在你根本不会注意到的地方。或许有同学认为老师是吹牛,下面我就给你看一个例证。刚才我们谈到一个非常著名的作品《溪山行旅图,作者范宽就在上面签名的,不过一般人很难找到,不信我再把这件作品打开来让同学们寻找!(逐步提示,逐渐放大,最后揭晓答案。)是不是非常难找?

而换作书法好“大小米”则不一样了!下面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米友仁的作品!是不是都是在非常显眼的位置落款!不仅落款还写诗!同学们可能都注意到了,米友仁的落款很多都是这样写“无晖墨戏”。为什么写“墨戏”?因为对这些文人来说绘画就是一种游戏,一种玩。在一方面说的最直接的当属元代画家倪云林了,他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意思我画画就是就随便涂涂,自娱自乐,不在乎画得像不像。当然文人画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当属元代大画家、大书法家赵孟頫了。我们来欣赏欣赏他的作品《鹊华秋色图》。在这幅画中赵孟頫非常形象地画了这两座山。山脚下的水波、细竹,笔法都很自然随意。这种自然、随意的笔法,后来成为元代文人画追求的最高境界。元代是画家辈出的时代,众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因为仕途无望而加入了艺术创作队伍,比如说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是其中之一。有一件极富传奇色彩的作品被当作两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看下面的视频。(视频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