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音2011课标版(简谱)(吴斌主编)《☆雷鸣电闪波尔卡》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1、通过聆听音乐分辨乐曲的结构
2、通过声势记忆主题、分辨乐曲结构、体验由渐强的力度带来的情绪感受
(三)知识与技能
1、知道《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三部曲式的结构,并能准确地听辨每个乐段
2、初步掌握为音乐伴奏的节奏型,并能用打击乐器或声势随音乐表演。
【教材分析】
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雷鸣电闪波尔卡》,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该曲作于1868年初狂欢节期间,同年2月16日首演,献给艺术家协会。在乐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大鼓和擦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
全曲为复三部曲式(A-B-A')结构,自始至终呈现出热烈的气氛。乐曲前有八拍的同音((5)反复作为引子.
第一部分(A段)为单二部曲式。G大调,由两个主题(a. b)构成。第一主题旋律跳进,节奏紧凑,不断渐强的力度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气氛生动活泼;第二主题旋律级进下行,从中可以清楚地听到“电闪雷鸣”的音响,表现了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情景。
第二部分(CB段)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Ca. b. a), G大调。第一主题转到C大调,主题在歌唱般的旋律中不时地穿插着“电闪雷鸣”的声响,色彩交织、形象生动。第二主题加进了许多装饰音,音乐变得更加轻快。接着是歌唱性第一主题的再现
第三部分(A')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在热烈的尾声中结束。
【教学重点】用声势参与感受音乐的结构与情绪
【教学难点】掌握为音乐伴奏的节奏型,并能用打击乐器或声势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走进波尔卡
1.学生随《小嘴不停波尔卡》进入教室,营造氛围
2观看波尔卡舞蹈视频
师:从这段视频中,能说说你对这个舞蹈的印象吗?是几个人跳的?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3.了解波尔卡
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亚的一种乡村舞蹈,快速适中的二拍子舞曲,强弱对比明显,重音通常落在弱拍上,舞蹈具有群体表演的特点,其典型的节奏是:
4.学跳波尔卡的基本脚步动作
二、新课教学—了解波尔卡
1完整聆听,出示课题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首舞曲,想象一下,这首乐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画面?(播放音乐)
生:人们跳舞的场景、电闪雷鸣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