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七年级下册(2013年1月北京第1版)《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下载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演唱方法,欣赏的能力也有一定提升,在歌曲表达和韵味的体验上稍有欠缺。所以沂蒙山小调的学习中更注意体验和表达歌曲的韵味。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舒缓的气息舒展圆润的声音并运用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体验歌曲的韵味和方言的演唱。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唱民歌,老师和学生演唱民歌,复习民歌分类。(引出所学歌曲《沂蒙山小调》)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创作的歌曲,根据民歌的风格分为小调,山歌,劳动号子,少数民族的民歌等。每个民族,每个不同地域的民歌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沂蒙山小调》。
聆听《沂蒙山小调》普通话版,你认为这首歌曲属于山歌、小调还是劳动号子,感受歌曲速度、力度、情绪。(速度中速渐慢、力度适中、情绪优美抒情)
歌曲简介:这是一首山歌风格的小调,是根据山东的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创作而成的民歌,每句歌词都添加了衬词的运用,是歌词突出了山东方言的特点,具有地域性。歌词最早引用了《打黄沙会》的歌词,什么是黄沙会,是一个反革命组织,后来人们将歌词改动,以表现赞美沂蒙山的水,沂蒙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主。
播放沂蒙山风光视频,了解沂蒙山。
设计意图
1.直观对比,初步感受北方民歌。
2.提问音乐要素,整体感受歌曲,培养学生欣赏能力
活动2【讲授】学习新知
1.识谱唱谱
a.记忆旋律,划旋律线,随琴模唱(lu)。
b.变化拍子,感受歌曲的节拍(3/4, 4/4))。
c视唱曲谱
(1)找出212, 161, 656, 535四个旋律片段藏在哪里?
师生一起归纳出小调音乐旋律“环绕进行”的特点。
(2)再次视唱,要求:在旋律“环绕进行”之处加上“画圈”的手势动作,感受小调音乐婉转的特点。
d.完整演唱乐谱找出气口,提问由几个乐句构成(4个乐句)。提问规律(下一乐句第一个音和前一乐句结束音相同)引出“鱼咬尾”创作手法。作曲家在歌曲中运用了这个手法,使歌曲的旋律如同沂蒙山一样连绵起伏,接连不断。
设计意图
通过填空,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找到“鱼咬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