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冀少2011课标版《渔歌巴乌独奏曲》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学重点:欣赏《渔歌》,理解体会这首曲子的内涵。
教学难点:《渔歌》曲式结构分析;理解体会这首曲子的内涵。
课 型: 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音乐视、听、唱、演奏与对比分析相结合,学生独立分析乐曲、小组讨论探究相结合。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根据我校学生是山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用绘声绘影软件做了很多视频,把音乐加上有文字说明的视频做成片断的和完整的MV形式,再加上一些图片,图、文、视频相结合以便于学生理解。
3、师生充分参与到音乐中去,首先,教师亲自现场演奏,使学生能够更加近距离的接触到音乐;第二,我启发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或者用音乐教学用的打击乐器或者用掌声给老师伴奏,还让学生学唱各个片段主题乐谱,对比分析。这样使学生在参与音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音乐所感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大家有没有去过云南的?”(若有)“你感觉云南和我们美丽的行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好,咱们大伙儿没去过没关系,音乐也可以带我们领略、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今天我们这节课是音乐欣赏课,要欣赏一首巴乌独奏曲《渔歌》,这首曲子由严铁明作曲,作者是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演奏家、作曲家。(教科书上“阎铁明”属印刷错误)
严铁明作曲的《渔歌》,基本音调采自云南红河州哈尼族、彝族民间音乐,曲调清新优美,展现了红河两岸风光秀丽的景象,和渔民们一天快乐的劳动和生活场景。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憧憬。
这首曲子是巴乌独奏曲中最负盛名的一首。
2、在欣赏之前,请同学们识别两样乐器,展示葫芦丝、巴乌,让学生们说出乐器名称?教师分别演奏巴乌、葫芦丝片段乐曲,使学生初步了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并对比两种乐器的音色、风格:
巴乌和葫芦丝的区别:
巴乌的音色比较浑厚低沉一点,葫芦则轻柔飘逸一些。有这样一种比喻:巴乌就像是云南的小伙子,葫芦丝就像是云南的小姑娘。
3、结合课件上的图文,讲关于巴乌的传说。
关于巴乌,民间传颂着这样—个神奇而美妙的故事:很早很早以前,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区,哈尼族有—位纯洁、美丽、善良的姑娘梅乌,与英俊、勇敢、勤劳的小伙子巴冲相爱.他俩发誓要像树枝和绿叶那样永世相伴,寨子里的人无不赞叹和羡慕他们。这事被深山里贪婪的魔鬼知道了。就趁人们歌舞时,驾着一阵狂风把姑娘掠走了,硬逼着姑娘和他成亲,姑娘不畏魔鬼的威逼和利诱,始终坚贞不屈,一言不发。于是魔鬼恼羞成怒,凶惨地割去了她的舌头,并将她扔进了深山老林。姑娘怀念着心上的恋人,整天徘徊在山林之间,有苦难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一天,树林里的仙鸟衔来了姑娘的舌头和一截竹子,让姑娘把舌头放进竹管里,告诉她“竹子会帮助你说话”。于是姑娘吹响了竹子,发出了优美的乐声,表达对恋人的思念和对魔鬼的控诉。乐声传到巴冲耳边,小伙子历尽艰险,把姑娘救了出来,回到亲人的身边,重新获得了幸福。后来人们用二人的名字撷首去尾,给这件会说话的乐器取名为巴乌。从此,巴乌就在哈尼山寨世代流传。
通过教师的现场演奏,和图文并茂的美丽传说,视、听结合,创设情境,自然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这里教师的现场演奏,拉近了学生和音乐的距离,引起了学生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和乐器的兴趣)
二 、进入新课:
(一)1、教师完整演奏巴乌独奏《渔歌》,请学生带着问题聆听 :听一听,根据速度变化乐曲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思考、讨论后一般会回答:“四个部分”或“三个部分”(因为尾声和第二部分速度差不多)
教师告诉学生欣赏音乐的秘密:通常情况下,乐曲的引子和尾声不能单独的称为一个部分,只有当主题出现时,才算是一个部分。那么去掉前面引子缓慢的部分,再去掉结尾淡淡远去的部分,就剩下了中间的中速稍慢和快速两个部分。
所以正确答案应是:两个部分:中速稍慢、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