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凸显了人类社会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制的历史发展趋势。第四单元讲述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主题内容贯穿着两条线索:一条是中国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另一条是中国人推翻君主专制、追求民主道路的过程。
《鸦片战争》的学习有助于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本课包括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战火再燃等内容。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战前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在已有殖民体系的基础上,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因而战争的爆发不可避免。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战争期间,中国军民虽然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被动地发生转型。本课全面简洁地介绍了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影响等,但在内容选取、编排形式、材料选择等方面相对传统和保守,具备整合设计的空间。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授课对象为我校高二重点班,学生基础较好。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等相关内容,对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就为整合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等内容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他们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层背景、原因和影响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需要教师通过问题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反思。
2.认知水平: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尤其综合素质较高的重点中学学生,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均有所发展,能够探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3.学习兴趣:鸦片战争涉及的历史遗留(如鸦片战争博物馆、租界)等资料较多,这些都有利于依据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前中、英的社会状况,知道两次鸦片战争的时间、过程,识记《南京条约》等条约的具体内容,能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定位,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2.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等方式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
3.通过分析战争过程中中国民众的不同回应,领悟到落后的君主专制制度是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掌握史料实证的正确方法。
4. 通过合作探究、材料研习法等方式探讨近代租界对中国早期的影响,学会用多元史观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全面认识鸦片战争的影响,提高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能力,认识到中华民族积极融入世界的重要性,进而理解当今时代主题下中、英两国合作共赢的时代性和重要性,形成科学的历史价值观。
五、教学立意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传统鸦片战争史的教学,通常以革命史观来审视和处理,将其“革命化”,用“痛说家史”的思维方式和叙述方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与客观历史、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现实相去甚远。
高中新课程改革倡导多元史观的教学理念,要求把史学界新成果有选择地、适度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从多元史观视角审视,它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思想和制度,中国社会以此为起点逐渐发生转型并与世界接轨。
因此,本课立意的核心点在于:适度淡化传统“屈辱史”的叙事方式,运用多元史观看待问题,能将对百年前鸦片战争的历史认识,延伸到当今中、英关系和时代主题的认识上,能够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当下社会生活的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有意识地尝试着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评价、历史价值观等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基于以上立意,本设计方案以中、英两国在不同时期的“梦想”为主线索,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分别是:
环节一:外交:“天朝梦”的谢绝
环节二:鸦片:“天朝梦”的反击
环节三:战争:“天朝梦”的回应
环节四:条约:“天朝梦”的破灭
环节五:共赢:“中国梦”的起航
英国为了实现其“世界工厂梦”,妄图借助外交手段打开中国的市场,于是在1792年派遣马噶尔尼使团访问中国,正沉溺于“天朝上国”美梦中的清政府谢绝了英国的要求。到了19世纪40年代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世界工厂”的梦想成真,迫切希望打开中国的市场。在正常的贸易交往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不利局面,英国人竟向中国输出鸦片。日益泛滥的鸦片严重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道光帝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英国议会经过辩论后决定对华宣战,英国政府以中国禁烟为借口挑起战争。
面对外来侵略,“天朝梦”下的中国军民被动回应。一场战争,两种态度,普通中国民众漠不关心的态度与教材中英勇抵抗的清军和三元里人民起义形成了鲜明对比,对学生的固有认识构成冲击,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其中的原因,体会政府与民众之间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三元里等处民众进行的是一次保家的战斗,但不是投身保卫祖国的战争。进而认识到实行专制制度,忽视人民反击外辱的意愿,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清王朝与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遵从“民意”发动战争的英国,哪一方更能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一目了然。
在英国船坚炮利的打击下,清政府的“天国梦”破灭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梦醒之后是反侵略、求民主,中国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清政府的失败证明了落后的君主专制制度是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面对侵略,清政府虽然抵抗了,其英勇更多是一种历史的悲怆。
以史为鉴,展望未来,英国的“世界工厂梦”带有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时期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战败表明了中国社会的落后以及中华民族积极融入世界的重要性。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出发,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重新融入了世界的怀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中、英两国国运逆转,双方该拥有怎样的梦想才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梦”和“英国梦”都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赢、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