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大象2003课标版《第9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二、图文并茂,加深历史理解
第二部分历史理解,核心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全民族抗战,进而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驻华美国记者将农民称为“中国抗战的脊骨”。其一,贡献粮食。从1941年7月至1945年6月,大后方通过征实、征购和征借等方式从农民手中所得到的稻麦总量约为4亿担左右,从而保证了正面战场官兵和非农业人口的粮食供应。在敌后解放区战场,广大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根据地经济基本自给,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其二,补充兵源。正面战场,抗战初期兵员成倍增长,1941年为425万人,1942年为521万人,1944年为618万人。据官方统计,8年抗战中,从大后方补充兵员达1422万人。在这些兵源中,大多数为农村青年。其三,参战杀敌。大批不穿军装的武装农民配合正规军战斗在敌后战场。其四,战勤服务。如破坏交通、运输物资和伤员、侦查、向导、袭扰敌人等。
——秦兴洪《论抗日战争中的农民》
材料二:抗日战争中,海外华人广泛的抗日宣传工作和争取国际声援的活动,为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源源不断的义捐和侨汇实际上成为了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和补充,构成了当时国家军政费用和建设费用的重要成分。仅在抗战的前5年,义捐和侨汇就多大50多亿元,从军费开支方面来说,在抗战初期海外华人的每月捐款约为2000万元,几乎占了当时抗战军饷的三分之一。
——刘东《海外华人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历史功绩》
待料三:1938年5月,抗大第四期开学。这一期,抗大迅猛扩大,学员达5600余人,校址相应扩散,北至蟠龙、瓦窑堡,南至洛川,向西更延伸至甘肃的庆阳。特别是代表新中国妇女先锋的生队伍,也不断壮大。罗瑞卿在6月抗大成立2周年纪念大会上自豪的说:“抗大抗大,越抗越大。”1938年8月,经过几个月的短暂学习,部分学员提前毕业,有1400多名学员去参加了保卫大武汉的血战。
——张伟《罗瑞卿在抗大》,载《党史纵横》2006.7
材料四: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战争争取到时间成功让转移至华中设备以及人员迁移至西南地区,为以后能长期坚持抗战奠定基础。直至1944年一号作战前,日军再没有大型作战与武汉会战规格相同。 ——百度百科
四组材料,涉及农民是中国抗战的脊骨、海外华人功不可没、国共合作是全民族抗战的核心,最终得出全民族抗战史胜利的法宝。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
材料属于文字型材料,可以在学案上印制给学生,但上课时课件展示应做修改,直观展示,避免视觉疲劳。比如用柱状图表示农民对抗战捐粮和参军的数量,用饼状图表示华侨捐款数额,配上美国华侨时装表演为抗战募捐的图片;比如用武汉会战的照片展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惨烈等等。
同时以材料以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史料:问题一:材料的时间是抗战的哪个阶段,这个时期的大后方是哪些地区?问题二:4亿担粮食有多少?能否充分说明农民支援抗战?还需要什么佐证材料?问题三:地理上学习的中国产粮大省有哪些? 1941-1945这些省份在大后方吗?问题四:通过对材料的深度解读,你得出什么结论?层层深入得出结论。
三、人性拷问与理性看待,来自第三方的史料实证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就文本来源而言可以分为三类:加害者日方资料,受害者中方资料,以及中立的第三方资料。在第三方资料中,美国文本最为丰富和完整,因为当时在南京的美国人士人数最多,受教育层次较高,对大屠杀各个层面记录比较详细;日均占领南京前后,美国驻中国、日本的外交官与美国政府之间有较多互动,留下较多相关文件;在涉及南京大屠杀一案的东京审判中,西方人士尤其是美国人士提供了较多证词。以往学生接触的可能多为受害者中方的资料,群情激奋,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的毫无人性。在人性拷问与理性看待的过程中,我选择通过东京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这样的第三方资料,更具有真实性与说服力,培养学生尊重史实、判断史料和以史为鉴的能力。
材料一 《判决书》指出,12月13日早晨日军进入南京城内时,在“完全没有遭遇抵抗”的情况下,“日军单独或二、三人位一个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诗人、强奸、抢劫、放火,不分青红皂白的屠杀中国人的男女和小孩”。《判决书》指出,“据后来估计,在日军占领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人以上”“这个数字还没有将被日军所烧弃了的尸体、投入长江或以其他方法处分的人计算在内”。
——据东京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节选整理
材料二 日本政府鼓吹“大东亚共荣圈”,极力美化侵略战争,把对外侵略说成是“神圣事业”。以使日军官兵可以心安理得踏上对外侵略之路。东史郎在其日记中写道:“日本宣扬这是建设王道乐土、东阳和平的战争,对此我深信不疑,加入了这条战线。当时,我不认为是侵略战争。”
——张德友《论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及其影响》
材料三 日军随军记者十分清楚日军的新闻统制政策。日本每日新闻社摄影记者佐藤振寿回忆说,他在南京中山路亲眼目睹了日军的集体屠杀,但没有拍摄照片,同伴问时他回答说:“如果拍了照片,我也会被杀”。对于杀人竞赛,《东京日日新闻》、《大阪每日新闻》也多次进行了“正面”报道,并将进行“百人斩”竞赛的日本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视为“英雄”。
——王卫星《“报国”还是误国——战时日本民众对南京陷落的反应评析》
四、国际视野与全球史观,关于抗战地位的历史解释
第四部分历史解释掌握抗战国际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准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条件,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但同时也应该具有全球视野,看到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法西斯盟国支援了中国抗战,中国也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战的胜利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催生了东亚国际新秩序。从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的召开都能反映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当时美苏英三国首脑的言谈无疑也是对抗日战争中国贡献的肯定。学案印制文字史料,课件展示二战世界地图,让学生明白亚洲战场与欧洲战场的关系。
材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任何阶段,中国战场始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当日本海军耀武扬威于印度洋时,陆军无法抽调足够的兵力与之配合,太平洋战场上的盟军因此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中国军队从1939年冬开始发起的冬季攻势,使日军未能为“南进”抽出力量,反而被迫向中国战场增援。日军攻打澳大利亚、锡兰的计划被迫放弃,与德军会师印度洋,击溃英、苏,控制世界的狂妄目的就这样破灭了。
1942年1月,8万日军大举进攻缅甸,英国守军告急。此时,中国的抗战正处于最为艰难的相持阶段。尽管如此,中国军民仍以极大的牺牲勇气和国际主义精神,动员10万精兵入缅作战。派出的是当时中国最为精锐的队伍,包括中国唯一的一支机械化部队。热带雨林中,10万远征军以6万人的牺牲书写了二战史上极为惨烈的一笔。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西线吃紧,东部防务减弱,对于日本“北进”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按德日间的盟约,希特勒一再催促日本对苏开战。但由于中国战场对日军的牵制,日本坐失良机。正因为如此,苏军得以从远东抽调50万兵力抵抗德军,最终赢得了苏德战场上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