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第10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过程
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他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什么?
三民主义。
孙中山和他创立的三民主义富有生命力。他有两个生命:一个是自然生命,一个是历史生命。
孙中山为复兴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的一生,以及从喊出“驱除鞑虏”的口号,到临终“唤起民众”的遗言,这是他和他创立的三民主义的自然生命。孙中山逝世以后,政界和学界绵延不绝地纪念他,研究他和他的思想,这属于他和他创立的三民主义的历史生命。我们研究孙中山和他的三民主义,不但要重视自然生命这一层面,更要关注其历史生命的另一层面。
PPT呈现:
一般说来,一个人及其思想的自然生命愈渊深博大,其历史生命亦愈繁复长远。历史生命虽然与自然生命紧紧纠缠,但历史生命毕竟处于不同时空,人们抱着各种不同的动机来纪念、言说或研究,势必出现不同的理解和描述。因此,历史生命意义中的孙中山与三民主义,更像是具有弹性的文化符号。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六单元第16课
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来解读弹性的文化符号三民主义呢?历史语境理论为我们打开了理论的大门。
PPT呈现:
历史语境理论来源于西方,由“剑桥学派”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提出“历史语境论”就是“用‘历史’的方法对特定语境进行复原从而解读思想的一种跨文本的研究方法”。我国邓京力教授对该理论作了进一步阐释,她指出:“语境是理解过去的一种重要观念”,“所谓语境论即是主张将事件放在所发生的语境中就可获得相应的解释,语境可以揭示事件发生的根源、过程及与其他事件之间的特殊勾连,原因在于正是语境确定了事件所发生的“现场”和在历史整体中所占据的具体位置”。
“任何文本的生成,都必然与作者历史的文化背景和写作背景密切相关”, 这就决定了文本的解读必须回到原初语境。“我们回归具体语境的程度,将决定我们理解文本真实内涵的程度”。
我们将用“求因 ——明变——评判”的基本思路对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进行分析。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求因
(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地主阶级抵抗派 、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主张先后失败。
(3)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 ,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2、明变
PPT呈现:
民族主义思想因袭了中国古代华夏民族的正统观念,继承了秘密会党和古近代农民起义领袖的种族革命思想,同时又注意用欧美等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思想对中国固有民族观念等进行一番改造,增添新的时代含义和民主革命的阶级内容。
材料1: “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