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历史教材同步大象版必修3第13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大象2003课标版《第13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文科班学生,已经开始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部分学生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对必修1、必修2以及必修3第四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于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但是,由他们自发完成归纳尚有难度,需要通过引导启发思考。同时,作为文科班的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稍有欠缺,在学习本课的时候兴趣未必很浓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法和学法。

三、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收集并整理史料,了解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2.学生汇报研究成果,进行问题质疑和答疑,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3.梳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总脉络,认识不同时期的发展侧重点,归纳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4.通过史料研读,提高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5.通过了解科学家们为科学献身的事迹,学习科学家们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设计思路

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素养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课前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新中国科技自主选定研究主题收集和整理史料,掌握获取史料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辨析,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以此希望帮助学生达成史料实证素养水平2、水平3的要求,由读懂史料上升到运用史料。在课堂中学生展示重大科技成就,感受科技成果的来之不易;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从深层次认识科技发展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智慧课堂”平台拍照上传,实时同屏讲解,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多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附:教学流程图设计

教 师 活 动 教 学 内 容 学 生 活 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小嘉宾”,然后播放视频《小茶缸》。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了解我国最新科技成就——首只无壳成功孵化的小鸡。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活泼的嘉宾“小茶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进师生距离。

【环节二】学生作品展示:新科技——在困境中创造奇迹

学生活动一:学生代表上台进行成果展示,结合PPT《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向学生们讲解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二:学生代表上台进行成果展示,结合PPT《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向学生们讲解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三:学生代表上台进行成果展示,结合PPT《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向学生们讲解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四:采用“答记者问”的形式,台下学生对学生代表讲解的内容进行问题质疑,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答疑。

问题质疑1: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一个破败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但“据最近解密的资料,为了这枚原子弹,中国共花费28亿人民币。”——《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费用相当于两场朝鲜战争》,《军事文摘》2009年第2期。既然中国当时如此落后,为什么还要研制原子弹?

问题质疑2: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袁隆平为何会有如此成就?又是什么促使他培育杂交水稻?

问题质疑3:课本主要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杂交水稻的主要研究成就,那么袁隆平在后续的杂交水稻领域还有哪些新的研究成果?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有什么意义?

问题质疑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