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第15课辛亥革命》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试题分析:①错误,因为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也就是11月起义已经结束,排除A项和D项;②项不选,通过图片中的广告只能看出时局变动,但不能说明商人投入政治变革中,排除A项和B项;③正确,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土崩瓦解,民主共和成为历史的趋势,商人抓住这个变局将广告由“本世纪的贫血症之良药”改为了“专制与共和之过渡”,所以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项。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是图片类历史选择题,解读此类题目目时要最大要从图片(包括图片的标题、内容、出处)最大程度获取有效信息,将所得信息融入课本相关知识,并综合题干的要求分析判断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如本题要将广告中的广告词和辛亥革命等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大胆地排除掉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2016年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答案】D【考点定位】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辛亥革命.清末新政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本题以西学新名词为切入点,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正体现了新课标高考能力定位的命题思路。本题反映的逻辑现象是“西学新名词----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解题思路是“表象—实质”。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加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一定要掌握根本目的类试题的解法,一般规律就是维护统治。
3.(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24)“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竞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这段文字写于( )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读懂材料,材料中给出的是中国近代的复辟帝制运动。根据文中作者的描述,可知道作者是反对复辟帝制的。复辟帝制是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有代表性的是袁世凯复辟和张勋复辟,它们发生的时间是1911-1920年这个时间段,因此这段文字写于20世纪初期,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定位】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
【名师点睛】材料中这段文字是来源于孙中山的《民权初步》,是孙中山针对当时的张勋复辟而写的一篇呼吁性的文章。在辛亥革命失败之后,孙中山又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一系列民主事业的运动。后期又提出了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合作开展了北伐运动。孙中山先生一生都为革命事业奔走呼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结局和教训
(1)结局: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2)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历史意义
(1)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移风易俗,促进了中国社会观念的更新。
4.(2013课标Ⅰ,29,4分)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