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历史教材同步岳麓书社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古代农业的发达程度,体会先人的智慧,坚定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在本课教学中贯穿唯物史观,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安排】1课时

【重难点】

1.重点:精耕细作

2.难点:小农经济

【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古代经常将国家称呼为“江山社稷”,“社稷”一词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这表明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理念。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考古发现的两处遗址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在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发现了粟的遗存和幼体猪骨,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则发现了大量的稻谷遗存和家畜骨骸,这些都可以说明中国的原始农业就形成了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生产结构。同时,南北双方发现的农作物不一样,说明早在原始农业阶段,就奠定了农作物生产北粟南稻的局面。除了考古发现以外,关于农业还有神奇的传说——传说中,神农氏是农业的始祖,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逐渐培育出适合人类栽种的物种。

设计意图:从考古发现和神话传说两个角度讲述农业的起源,培养学生的史料意识,同时训练学生对不同史料的价值进行分析和判断。

一、生产力: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形成

教师:何为“精耕细作”?

学生:精细地耕作……

教师:可以从农民的哪些行为判断其是否精细地耕作?

学生:松土、除草、施肥、杀虫、灌溉……

教师:农民以上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提高单位产量。

[活动1]学生根据回答总结“精耕细作”的概念。教师给出专业的概念解释,并指出精耕细作的前提是“一定面积的土地”,目的是“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并通过2016年海南卷的第6题加以巩固:

(2016海南卷·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入手解释“精耕细作”概念,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同时通过问题不断引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最后通过题目巩固概念,突破重点。

[活动2]学生完成表格内容,教师首先从材质及动力的变化两方面概括工具的演变并解释这种变化带来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再总结修建水利工程的作用,由此推动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农业产量。

时期及代表作用耕作工具的演变原始-商周:木器、骨器、石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春秋战国:铁器、牛耕唐代:曲辕犁水利工程的修建上古时期:大禹治水的传说保障农业生产的有效进行春秋战国:都江堰、郑国渠等两汉:漕渠、白渠、治理黄河等总结: 春秋战国 以来,随着 铁器、牛耕 的使用, 生产力 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步形成并日臻完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预习对教材中有了初次的梳理,教师再次再次对教材的进行解释,既可以达到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目的,又可以完成对“精耕细作”的专业解释。同时通过表格两个角度时间的比对,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相关资源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