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历史教材同步岳麓书社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好,相信大家已经基本找到答案了,老师找一个同学来回答一下,汉代划分了哪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山东与山西是以河南的崤山为界,崤山以东为山东,崤山以西为山西。山东和山西与今天的地理概念不同,要比今天的山东省、山西省的地理范围要大。山东包括今天的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的南部,江苏和安徽的北部。武侠小说里所提到的中原,其实就是山东。而经济区山西在战国属于秦地,以关中也就是陕西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

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在人文地理中的主要是指长江中下游以南。而龙门碣石以北是指山东和山西的北部。又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和塞外。

那么这四大经济区形成的原因和各自的特点又是什么呢,我们以表格的形式来将其填充完整。

在填表格前,我们要清楚一点,在生产力较低,生产工具相对简单,古代人降温和御寒的能力十分低的情况下,各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与否就成为了人们进行生活从事生产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地理条件也决定了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山东和山西的自然条件如何呢,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土地,平坦开阔的地形。大家觉得这里自然条件好不好呢?(好)自然条件优越,如果换做是你愿不愿意生活在这里呢(愿意)所以山东和山西人口稠密,开发也较早,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山东山西成为传统的农耕地区,是当时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直至唐朝中期,长期居于中国经济的重心,同时也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而江南的自然条件什么样呢,同学们看书来答,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因此开发起步相对较晚,经济实力在当时来看远不如山东和山西。龙门碣石以北呢,气候过于干旱和寒冷,土地又贫瘠,只适合发展畜牧业,在西汉时塞内曾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其经济发展空间也是非常有限的。

那么从上述的分析,我们能总结得出全国经济区域发展的整体特点是什么吗?这四大经济区的发展表现一不一样?(不一样))发展水平相不相同?(不相同)所以,从战国到汉代,全国的经济区域发展的整体特点就是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而全国的经济重心在当时来看是哪里呢?是山东和山西,也就是北方的黄河流域。

但是时间帮我们证明了,北方经济并不是一直居于全国的领先地位的。我们来看这样一首诗词,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描写江南景象如诗如画的一首诗,老师叫同学来读一下《忆江南》透过这首诗词同学思考一下——这就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学习的内容。北方人口大量的迁移到我国南方,并与南方人民一同辛勤劳动,使得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蓬勃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人口的迁移从上古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人口的大规模迁移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自然灾害、政治动乱、不堪忍受的剥削以及政府的强制命令。有时候人口的迁移实质上就是民族的迁移。比如说秦汉时期,内地人口向北迁移,引起高原地区草原局部的农耕化,魏晋时期匈奴入居中原,也将中原农耕地区改辟为畜牧区,这就是典型的农耕民族北上和游民民族南下引起的一定程度的经济区域的改变。

而今天我们所要重点了解的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中原人口南迁,则是对南方经济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三次人口迁移。那么现在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第12页的内容,帮助老师找到这三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高潮都发生在什么时期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第一次北人南迁的高潮:汉族统治阶级的内乱实质上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发生在西晋中后期的一场历史16年,西晋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一事件被称之为八王之乱。而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不止,西晋政权极度不稳,这就给周边的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以可乘之机,永嘉之乱就是这一时期少数民族趁西晋内乱占领中原的史实。不论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八王之乱,还是五胡内迁的永嘉之乱主战场都是在山东和山西,为了躲避战乱中原人口只能纷纷向时局相对稳定的南方迁移。而这一次迁移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移民南方的北方人口数量已多达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1/6。

而两晋之际的第一次北人大规模南迁,对南方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大量的人口从北方迁移到南方,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劳动技术,这就为此后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比如粪肥在这一时期得到推广,适用于旱地的种植方法也带到了南方。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农作物体系,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第二次北方人口的南迁高潮出现在什么时候:唐朝中期由安禄山和史思明联合发动的长达八年之久的反唐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再度南迁,中唐以后南方的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实力也大为提高。

第三次北人南迁的高潮发生在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后,许多北方汉族人不堪忍受战乱和异族统治之苦,纷纷南迁。

在南方经济已经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中原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必然会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最终使得全国经济重心完成了历史性的转移。

现在老师就有请咱们班的两位美女带我们分别穿越到中唐和南宋,去看看她们所在的时代国家南北方的经济发展又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首先带我们穿越回唐朝的是,请同学到讲台上来。

在这里老师要强调一下虽然南方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的经济重心在这一时期仍然是在北方的黄河流域,从隋唐时期开通的促进南方方经济交流的大运河,其是以洛阳为中心,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接下来要有请谁带我们穿越回宋朝呢,她是.刚才同学已经强调到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其实所谓经济重心的转移问题,实际上就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动态变化问题。中国古代区域经济一直处于动态演变之中。比如中唐以前,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处于经济重心地位,自东汉以来,南方的经济在多种原因的推动下,呈稳步前进的趋势,直到唐宋之际,南方的经济就已经逐渐赶上并最终超过了北方。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过直到唐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才真正成为了一种非常明显和重要的现象。

那么结合三次大规模北方人口南迁的学习,同学们帮老师总结一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问你为什么南方的经济会逐步发展并赶超北方。同学们可以结合教材第12页最下面的那段文字,也可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分析,帮老师找到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道材料题,来分析一下经济重心南移所产生的影响。除了这两点影响之外,经济重心南移使古代后期各王朝的财政经济重心与政治军事重心分离,促进了沟通南北经济的交通运输线——大运河的发展,提高了漕运在各王朝中的政治地位。

课堂小结

能力提升:小组讨论古今人口迁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已经对民工潮的理解

相关资源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