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第1O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岳麓版)《第10课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再次回顾了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的经济特权,从而导致大量洋货涌入中国,促使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步瓦解,在结构上具有严谨性,在表述上具有规范性,在思维上具有顺序性。
但是,由于教材具有顺序化展开、高度化概括等特点,因而完全依据教材进行概述的教学不利于基于问题的研讨和学习,学生难以因此展开自主思考的过程和掌握反思探究的方法。于是,我们常常把教材的陈述性序列改造成基于问题探究的程序性序列,把高度概括性的表述转化为现象或数据表述,以利学生根据材料发现问题,并展开探究和交流。这就是以情境激发问题,以问题引导思维,以思维发现新知识和提炼新方法。
另一方面,本课选取从外贸的角度来考察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是因为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空中,选取一个切入点,深入分析,以小见大,以求在有限的课堂最大程度实现历史学科教育的价值。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鸦片战争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广州一口通商并没有完全遏制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中英贸易呈现出贸易量不断增大的趋势。19世纪头40年,英国对华工业品输出增加,并且通过大量的鸦片输出改变了对华贸易逆差,那为什么英国还要发动鸦片战争呢?
鸦片战争后,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通商口岸的开放,中外贸易量加大,特别是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增加。但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量却经历了先增后减的过程,这完全不符合英国对中国市场的判断,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呢?
鸦片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沿海沿江口岸城市的兴起;导致部分小生产者破产的同时,造就了买办等新阶层的出现;大量洋纱洋布进入中国,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而且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历史教材中已经涉及到了一些关于鸦片战争的知识,而且在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学生已经学过《鸦片战争》一课,已基本建立了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过程的认识。因此,本课对第一子目——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教学时只采取简单回顾的方式。但本课后面的子目由于涉及较多经济方面的现象与理论,高一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应补充史料,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历史教学,探求历史知识。
高中生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浓厚,同时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初步的分析表述能力,他们希望老师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创设新的历史情境,给他们充分表达、阐述和分析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逻辑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1、基于问题情境的自主探究,通过问题设置引导教学,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前后中英贸易的状况,分析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对华贸易量发生变化的原因,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述,提升学生语言表达、逻辑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呈现客观史料和数据,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提升历史认知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培养他们对比联想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把握时代特征。在前后对比、中外关联中学会客观、辨证地分析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形成对历史事物的客观评价,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点:1.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对华贸易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分析。(有利于学生客观、理性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认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目的。)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表现。(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状况和出现的新现象。)
难点:如何理解和评价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培养学生全面而客观的分析问题,理性看待历史事物,提升历史认知素养,同时渗透价值观教育。)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导入新课
“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痛苦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危机的世纪。这主要是因为英国强行与中国进行鸦片贸易并最终付诸武力,变成了赤裸裸的侵略,随后其他列强相继而至,竞相蚕食中国,从而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仲伟民《茶叶与鸦片》阅读思考启发思考,
切入课题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1.设问:结合背景知识和《广州海关税收入表》,谈谈1840年之前广州海关税收上涨趋势说明什么?
背景知识:1684年康熙设置粤、江、浙、闽四海关,1757年乾隆下广州一口贸易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