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岳麓书社2003课标版《第16课综合探究:中、日近代改革比较》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设计意图:由著名的历史人物切入主题,更具有时代的代入感,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们今天的话题要从李鸿章和伊藤博文这两个人物说起。
19世纪,李鸿章(1823-1901)与伊藤博文(1841-1909),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怀揣富国强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略迟,然而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同样是“经世之才”,一个身背骂名,抑郁而终;一个大功告成,奇勋盖世。出现这样悬殊的结果,令人深思。
——《文化博览》2007年第五期
两人应对“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相关事件分别是什么呢?没错,是明治维新(1868)和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也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两场改革。这两场改革我们都已经学过,首先让我们回顾下这两场改革的基本内容?
温故: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
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海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派遣留学生。
明治维新:政治上除旧布新,君主立宪;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上文明开化;军事上建立近代化军队。
从时间来看,这两场改革都是开始于19世纪中期,这个时期的时代潮流是什么呢?我们学历史要注重把握历史阶段的重要特征,下面同学们通过观察这个时间轴,说一说这一时期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设计意图:用时间轴的方式进行时空定位,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并树立近代化史观和整体史观的史学视角)
探究1:这张图反映了当时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近代化(经济上工业化,政治上民主化)、全球化(整体化)趋势。
中日在应对这样的历史潮流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但结果却不一样,分别取得什么样的结果?什么事件可以证明这种结果?(引导学生共同回答)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明治维新:是日本成为亚洲强国。
甲午战争可以证明。
没错,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而这场战争的结果也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去年全国卷高考出过一道关于这场战争的选择题:
(★设计意图:对接高考,培养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016全国卷Ⅰ第29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为什么西方人会由此判断呢?主要中国洋务运动期间建成了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从实力对比上来讲中国相对于日本是占据上风的,事实到底如何呢?大家一起来看课本材料1的一组数据:
材料:
甲午战争时中日部分指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