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岳麓书社2003课标版《第19课综合探究:面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优质课教案下载
◆本课用1课时讲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体会这些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具体体现;能够用这些核心素养的理论方法对高考试题进行解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老师的理论讲解和学生的实战演练让学生掌握分析和处理历史史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有效整合信息的方法。通过层层设问,让学生在分析史料以及思考老师的设问中自己得出结论,并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历史学科素养的深入理解和对经典高考题的分析解读使学生认识到高考试题中时时处处体现历史学科的素养。高考是平素修养的集中考核。在学习的过程中淡化应试,提升素养,回归历史学科本身的素养提升,体会历史学科所特有的人文情怀与实证精神。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解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高考试题中所蕴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学情分析
高三后期,学生复习了大量高考考纲要求的知识,但是比较零散,线索不清,主题不明;学生做了不少习题,但是有了量的积累,却没有达到质的飞跃。他们普遍对题目的内涵立意尚欠认识。这会极大阻碍他们的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有一些孩子搞题海战术,急功近利,这样消耗精力,缺乏思考会误入歧途。他们急需老师的正确引领。
四、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就是一部分理论讲解,一部分实战演练。理论部分由老师引入并做初步介绍,再通过引入史料,层层设问,让学生在分析史料以及思考老师的设问中自己得出每一条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实战演练部分由学生对经典高考题进行分析,并和相关理论联系起来。
2.指导学法:在老师的问题引领下积极思考,环环相扣,形成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完整思维体系;通过自主阅读史料,分析史料,讨论合作,分析得出高考题如何体现历史素养。并在平时的学习做题中不断体会历史学科素养的深刻内涵。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从解读课题《高考题与历史素养》导入。(在一般人的认知中,高考与素养几乎是对立的。素养是平素的修养。需要和风细雨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而高考在很多人眼里是应试教育的工具。充满狂风暴雨与急功近利。而事实上,这些都是人们感性的错觉。历史素养在高考题中随处可见,以为急功近利大搞应试的人在高考中并不能取得好成绩。)
环节二:讲授新课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核心理论:“唯物史观”
老师先设问引思,学生利用政治课上所学知识回答。老师用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中的话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以深刻理解唯物史观的内涵。老师大声朗读高考题,学生思考,先选出正确选项,再分析其中蕴含了唯物史观的哪一个经典理论。
◆设问引思:什么是唯物史观?
◆史料解读: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高考试题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