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质课教案下载
【设计意图】将历史和现实结合,以此导课,既能引出本课重点内容,又容易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同时也能体现出我国选官制度的源远流长。
一、探制度之流
教师:(阐释概念)选官制度就是选拔官员的规则和章程,简单说就是何人可以为官。阅读材料,概括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材料 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苏东坡《论养士》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教师:夏商周时期,贵族子弟在担任官职前也要接受教育,所以“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对人才渴求,以“士”为主体的宾客受到诸侯重用,成为这一时期官员的主要来源。汉代实行察举制,由地方郡县推荐官员,魏晋以后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品行定等级,成为官员选拔的依据;隋唐以后,以科举制来任用官员。这就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程。
下面我们来重点了解一下两汉时期的察举制
材料一 建元元年(公元前141)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公元前?136)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材料二 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
探究问题:(1)从材料看察举制中官员选拔权在谁手里?标准是什么?
(2)察举制到东汉时期出现了怎样的问题?
学生:阅读、思考、作答。
教师总结:从材料一来看,选官权在地方郡县手中,材料二来看,选拔标准为“孝、廉”,“孝” 为儒家标准,“百善孝为先”,这一时期,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廉”为“廉吏”。从标准可见,政府的初衷是好的。但到了东汉时期,察举制出现了标准。“孝廉”标准过于主观化,操作空间较大,从而使一些不具备治理国家的人成为官员。随着汉代结束,曹魏建立,曹丕为革除选官制度的弊端,建立九品中正制。
材料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 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随事俯仰……刘毅所云“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者也。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
问题:根据材料指出选官制度的名称、背景、时间、选官标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九品中正制最初是为纠正察举制弊端而进行的改革,其制度之始并非如教材所说一开始就被世家大族所控制,使学生了解制度的渐进性。
学生:阅读、思考、作答。
教师:九品中正制存在较大弊端,有真才实学的人难以被选拔为官员。隋唐建立以后,实行科举制。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科举制实行的背景。
学生:阅读、思考、作答。
【设计意图】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认识到:政治制度能否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要看它能否把新兴力量纳入到统治集团中去,从中给今天的人才选拔提供借鉴。
教师总结:隋唐时期,随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上升,以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行科举制。归纳如下:
教师:请大家结合所学知识以及课件呈现的图片,整理科举制发展的历程。
【设计意图】整体了解科举制,认识科举制的特点以及被废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