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课堂参与度高。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可接触到很多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由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不及高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通过有意义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通过史学新观点的展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历史判断能力,避免成为初中的简单重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理解《临时约法》的性质;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结合史实客观评价辛亥革命,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史料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能结合材料文字表述有关的信息,学会运用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培养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自学能力。用辩证的方法评价辛亥革命,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天下为公的博爱精神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临时约法》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 辛亥革命的客观评价
五、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本课强调使用图片、一手史料创设情景,还原到历史现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通过解读、分析史料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2.讲授法:在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做出有效的引导,然后呈现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史观下评价辛亥革命。
3.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资料,培养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素材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费正清《伟大中国革命》 唐德刚《袁氏当国》
七、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新中国官方纪念辛亥革命大事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什么我们要如此大规模去纪念辛亥革命?
历史不会忘记,100多年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当时留日中国学生等为骨干组建中国同盟会,毅然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点燃了振兴中华的希望。
今天,我们来纪念辛亥革命,是因为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舞台上曾发生过重大影响,开始改变着近代中国的命运。辛亥精神更是激励着每一代中国人为振兴中华的使命奋斗着。
为什么会爆发这场革命?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今天去继承和发扬?
第二部分:探究活动,感悟历史
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因为一份《清帝退位诏书》而发生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