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重点: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三、学情分析及应对策略:
刚上高一的学生注意力更多的停留在感性思维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演进趋势的原因、影响和评价缺乏理性思维的考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思维和能力的衔接,从直观、鲜活、有趣、动情的角度出发,通过巧妙的设计达到历史思维的升华。
四、教学过程:
导入:
以86000000这个数字开始,让学生猜一下是哪两个西欧大国的人口。之后指出这个数字与英法两国人口无关,它与目前中国最重大的事有关——中共十八大,因为这个数字是十八大召开时的最新统计数据。之后反问学生中共诞生之初的人数?——57人。
用数学坐标系表达从1921年中共诞生57人到现在8600万的成长轨迹,之后提问学生中共的成长哪段最为惊心动魄、跌宕起伏,通过观察坐标系不难发现是1927年——1937年,由此引出本课主题——国共十年对峙。
主体:
本课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中共的三次失败(国民大革命、湘赣边秋收起义、第五次反“围剿”)引发三次反思(右倾、城市中心论、“左倾”),从而进行了三次调整(南昌起义和八七会议、“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长征和遵义会议)。
第一次失败——反思——调整
1、让学生再次观察坐标系,反问1927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使中共党员锐减,这样引出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并指出这次失败引发中共第一次反思:为什么失败?让学生回顾上课所学内容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主客观原因,反思教训主要侧重于主观上的右倾妥协退让和没有军队。
2、之后再启发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党是如何解决的呢?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南昌起义,引导学生思考南昌起义是如何解决反思的问题的,由此来理解南昌起义的意义。
3、南昌起义是中共从行动上摆脱右倾错误,启发学生思考中共从思想上是如何纠正右倾错误的。由此引出八七会议。
4、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八七会议是如何纠正右倾错误的,从而掌握会议内容及意义。
第二次失败——反思——调整
1、按八七会议的精神,中共的下一步行动是秋收起义,引发学生思考:谁领导的哪一地区的秋收起义影响力最大?由此引出湘赣边秋收起义。
2、之后采用倒叙的方式,引用毛泽东在湘赣边秋收起义后在文家市的一段讲话——“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能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管的地方去,到农村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让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判定此次起义成功还是失败,由此引出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失败。并指出这次失败引发中共第二次反思:为什么失败?启发学生结合毛泽东的讲话分析原因——城市中心论。
3、引导学生结合毛泽东的讲话思考:城市不能待了,往哪儿去呢?——农村山区。置疑学生:为什么到农村山区?引出此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接着启发学生:我党到农村山区具体要干什么?我们还是来看看毛泽东是怎么说的?
4、引用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的一段——“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取得了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由此引导学生得出我党在农村的政策是土地革命,引导学生探究土地革命的含义、实质及影响,并特别指出国共十年对峙也称为土地革命时期。
5、再引用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的一段——“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了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或者对付敌人的策略错了,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由此引导学生得出我党在农村的第二个政策是武装斗争,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与国民党武装斗争?由此引出游击战术,教师可适当讲解游击战术,启发学生思考游击战术的效果——粉碎了国民党三次“围剿”。此处可以给出三次反“围剿”的敌我力量对比表。
6、从战略家的角度来看,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作为一个整体战略还不够完备,引用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的一段——“在白色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军民日用必需品和现金的缺乏,成了极大的问题……党如不能对经济问题有一个适当的办法,在敌人势力的稳定还有一个比较长的期间的条件下,割据将要遇到很大的困难。”由此引导学生了解我党在农村要进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并分析经济建设的意义。同时注意补充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并启发学生政权建立的意义。
7、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并指出此三位一体构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强调此理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转化为实践产生了强大的效果,此处可展示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图。
第三次失败——反思——调整
1、教师过渡:正当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蒋介石亲率50万大军前来“围剿”,不过这次我们并没有像前四次那样成功破解------由此引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为什么失败?——引发了我党第三次反思,给出当时参加反“围剿”的革命志士李志民的回忆录——“1931年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王明主持中央工作。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了中共中央领导机关. 认为红军冲破三次围剿后,必须向外发展,必须占领一个、两个较大的城市。开始对毛泽东的一系列正确方针进行攻击和否定. 1932年撤消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职务……1933年夏,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博古、李德放弃以往毛泽东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以阵地战代替游击战 ,主动出击敌人防守坚固的阵地。进攻受挫后,又采取消极防御方针,企图同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引导学生“反思”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注意从思想、组织、军事三方面解读材料分析原因,为后面分析遵义会议从组织和军事上纠正“左倾”错误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