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历史教材同步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人教2003课标版《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三)历史理解 通过纵观整个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外交发展史,使学生设身处地、尽可能符合历史实际地对史事加以理解,从新中国初期中国外交发展的视野中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从而对历史做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

(四)历史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外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感悟近现代外交风云中的历史人物,感知“弱国无外交”、“外交无小事”。

【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教学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展现现代中国大国风采。从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到现代中国屹立于世界外交舞台之上,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教学过程

1、审时度势定方针。

使用的智慧课堂教学手段:随机提问、学生抢答、选择题自测反馈、投票。

解决的教学问题:如何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及“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2、扬帆起航建功业。

使用的智慧课堂教学手段:分组合作探究(主观题作答即拍照上传)、情景剧(利用平板功能查阅资料,自己编制情景剧)。

解决的教学问题: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大意义,同时感知在这一外交政策指导下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通过情景剧《万隆会议》再现新中国外交风采,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合作探究】如何评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一:60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辟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设问1】根据材料一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

材料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50年代,中国与印度、缅甸等邻国发展了友好关系,并促成日内瓦和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60年代,中国与非洲掀起了建交热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发展。70年代,中美中日在五项原则基础上关系实现正常化,彻底打破了外交僵局;80年代,五项原则具体化为不结盟外交政策,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自高考网

材料三:1956年,芬兰、丹麦、瑞典、法国、比利时都在有关文件中引入了五项原则。上世纪70年代后,日本、英国、荷兰、联邦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先后接受了这个原则,并写入与中国签订的友好条约或联合声明中。5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被写入160多份国际文件。正如印度前总统纳拉亚南所说:“两个国家间签订的原则协议,几乎被世界各国所接受,这在国际关系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五项原则:东方文化的智慧之花》

材料四:“世界总的局势在变,各国都在考虑相应的新政策,建立新的国际秩序。霸权主义、集团政治或条约组织是行不通了,那么应当用什么原则来指导新的国际关系呢?最近,我同一些外国领导人和朋友都谈到这个问题。……至于国际政治新秩序,我认为,中印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经得住考验的。这些原则的创造者是周恩来总理和尼赫鲁总理。

——邓小平同志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时谈话

教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