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历史教材同步人教版必修1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1.新中国建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三大外交方针”和外交活动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三大外交方针”的含义: = 1 ﹨ GB3 ① “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 2 ﹨ GB3 ②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 = 3 ﹨ GB3 ③ “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包含两方面的涵义:第一、“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二、“一边倒”绝不是盲目的顺从苏联,而是指在两极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并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作坚决斗争。“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三大外交方针”的意义: = 1 ﹨ GB3 ① “另起炉灶”的方针,解决了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对外关系的问题,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 2 ﹨ GB3 ②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 = 3 ﹨ GB3 ③ “一边倒”解决了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外来侵略,有利于我国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在保卫新中国及远东地区和平与安全方面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三条方针都是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而提出的,这些方针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新中国建立初期,为冲破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积极发展外交活动,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另有英国、荷兰等八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其中最突出的成就──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赴苏访问,并同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取代旧中国同苏联签订的、有损中国权益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与此同时,我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获得全面发展,从而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维护远东和世界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思考: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新中国是如何冲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及其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无法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中的任何一个集团相抗衡,新生共和国对外政策何去何从,这是关系到共和国能否生存下去的重大问题。因此,新中国必不可免地要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主阵营。建国初期,外交的任务是巩固来之不易的独立,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外来侵略,有利于我国进行国内的经济恢复和建设,对于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内容:在“一边倒”的同时,为了与新兴的民族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需要一种超越意识形态、发展水平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原则。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据此,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进一步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次年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这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此后不久,毛主席又明确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他还说:“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也是这一政策的核心部分;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基本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实现共处的条件;和平共处则是根本目的和必然结果。

意义:50余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维护国家独立、促进人类和平,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一、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限制,以包容性和开放性而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第二、有力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世界和平、稳定与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第三、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第四、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1955年的万隆会议后,国际上广泛流传的“日内瓦精神”和“万隆精神”,就是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加强国际合作,以协商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这些实际上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延伸和发展。第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思考: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的积极外交活动和成就

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这件事本身就向全世界宣告了美帝国主义孤立新中国阴谋的破产。会议分两个阶段,先后讨论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为祖国安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事业,为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它反映了亚非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反对侵略战争、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友好合作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在与会的29个国家中,中国除了同一些周边国家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外,另有22个国家或与台湾当局保持着外交关系,或在美国的影响和控制下对中国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和疑虑。所以参加这次会议对于争取他们的信任,使他们逐步理解并支持中国是十分必要的。会议期间,面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破坏,及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错综复杂的情况,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这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国建立和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著名的“万隆精神”。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在亚非会议上的成功,使我国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会后,有更多的亚非国家同我国建交。与此同时,我国为恢复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合法席位开展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揭露了美国把约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新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无理行径,为后来最终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准备了条件。最后,经过这一时期的外交工作,新中国在国际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到195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有25个,为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思考: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活动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意义?

4.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经过: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联合国中,亚、非会员国逐年增加,和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赞成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国家也在逐年增加,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1971年9月20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开幕,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了投票表决。投票结果是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大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通过了这一提案,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意义: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第一,这是中国、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国家的胜利。第二,它表明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普遍认同,它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较大的发言权,并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第三,它有利于我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有利于我国统一大业的进行,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第四,它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第四、它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从此,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亲自参与联合国重要会议,广泛接触各国领导人,鲜明地阐述我国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得到联合国会员国的普遍赞同,显示出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活力。

思考: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背景?如何评价我国在联合国发挥的作用?

背景:A.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巨变,包括第三世界的崛起、美国的削弱、联合国中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等。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5.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和影响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孤立”政策失败,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守势。

主要进程: = 1 ﹨ GB3 ① 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同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 2 ﹨ GB3 ② 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宣布中美双方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双方同意扩大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并为发展贸易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提供便利。这样,对抗了20年的中美关系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它所确立的两国关系的原则,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两国关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 3 ﹨ GB3 ③ 1978年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 = 4 ﹨ GB3 ④ 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联合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为两国关系的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教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