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有如下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教科书中学习内容共有三目。第一目“伟大的历史转折”,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第二目“经济体制改革”,介绍了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第三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介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和完善的过程。纵观这三个知识点,其基本的线索为“改革提出——改革措施——改革目标”,而“改革”是本节课的核心。
【学情分析】
对于出生于00年代后期的高一年级学生而言,没有经历过计划经济,对于“计划”一词只能是抽象的理解,他们成长的时代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发展的时期,虽然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直接的体验,但又因认知水平有限而理解不深。基于此,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激情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将一些具有时代性的歌曲引入课堂,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调动学生的思维,对歌曲创作、传唱的时代背景进行剖析,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对教学中三个维度的要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从三个方面入手设计: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意义;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启迪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拓宽知识领域,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教学难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注重知识的生成,努力构建快乐有效的历史课堂。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准备】
将学生以6-8人分为若干个小组,为每个小组准备彩笔、A4白纸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新中国的成长历程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1949-1956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