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片段1:课堂导入史料“国家主席习近平2017年1月参加达沃斯经济论坛的讲话”
材料一 国家主席习近平1月17日上午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关于当下的“逆全球化”论调,习近平表示,国际社会不应放弃全球化,而应消解其负面影响。他同时强调,中国是全球经济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
习近平在演讲中表示,理解许多人对于世界局势发展的忧虑。但他认为,并不能将此归咎于经济全球化。他表示,战争、冲突和地区局势不稳才是造成难民危机的根源,而非全球化进程。与此类似的是,金融危机是"过度追求利润以及缺乏经济调控"的结果。
习近平表示,国际社会不应放弃全球化,而应消解其负面影响。他同时强调,中国是全球经济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
师:综合上述讲话,从中说明了什么?
生:深化对外开放,紧跟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然后出示习近平的第二段讲话“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作为本课的设计立意。用大时代回顾到三十七年前对外开放的背景,通过一系列史料让学生归纳对外开放的原因。
片段2:本课最后一部分,对外开放的延伸部分,进入21世纪中国的对外开放。
材料一 21世纪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发展: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全方位对外贸易格局的起点。
2014年3月,中国外交从索契冬奥会拉开序幕,又从欧洲开始演出第一幕,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深化。
2015年6月1日,中韩贸易协定签署,迄今为止对外签署的覆盖议题范围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
2015年3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全面展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并进入了新常态。
2015年6月17日,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最大的自贸区谈判在经过9年的努力之后终于尘埃落定。
材料二 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司长顾大伟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从政策性优惠到体制性开放。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关键是改革创新,不仅要着眼于更多的进出口贸易、引进更多更高质量的外资、更大规模的对外投资,更重要的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上的“新”,不是个别政策、个别区域的政策性优惠,而是全方位的体制性开放。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不久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明确,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要统筹开放型经济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十三五”规划建议再次提出,“十三五”期间“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师:根据两则材料结合十二课所学知识,概括政策性开放到体制性开放的原因?
生: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国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推动。
这些最新的史料让整天困于教室的学生大开眼界,源于书本,又高于书本,带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未来发展问题的刺激性,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了思考的境地。可见,“高大上”的史料不仅能给学生知识,而且能给学生以心理震撼,在拓展学生人文视野的过程中催化其成长。
史料应有政治气息,能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历史课是传播时代精神的沃土,教师要充分运用相关史料,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感。为此在设计对外开放的原因时,笔者设计了以下片段:
材料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材料2:“发展经济不开放是很难搞起来的。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在搞开放,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就是互相融合、交流的”。
——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