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学重点:
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之间的联系,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从而把握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设置了“《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四个子目,安排课时进行讲授。
教学过程:?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本课的导入部分,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叙述明代小说《好逑传》在1761年被译成英文在英国出版,又被转译成法文和德文,引起德国大文豪歌德的注意,他因此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发表了一番感慨,说:“中国人有千万部这样的小说。他们开始创作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在树林里生活呢!”这个导入,旨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诗经》与楚辞”一目,讲述西周至战国时期的文学。先讲文学艺术的起源,指出它起源于劳动生活,由劳动生活产生出原始歌谣,再由原始歌谣发展出独立的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然后介绍《诗经》产生、编定的年代、三个组成部分和体裁特点,即“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接着讲述《诗经》的内容,着重介绍民间歌谣风的内容,说明《诗经》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最后指出,《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传统奠定了基础。“学思之窗”的小栏目,则配合课文,介绍了从《诗》《诗三百》到《诗经》的发展过程,指出它自被儒家列为经典之后,便成为一部教化人生的百科全书,其影响也就突破文学领域而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的各个方面。《诗经》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 关于楚辞,着重介绍了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指出屈原吸收民间语言的精华,利用江汉一带流行的民歌形式,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诗经》是四言体,句式整齐划一。楚辞则是杂言体,句式长短不一,更加自由而富于变化,语言描写也更加繁复,便于渲染、铺叙,这为汉赋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它的突出特点是充满浪漫主义精神,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出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表现诗人对祖国的忠贞和对理想的追求。由于篇幅的限制,课文未介绍屈原的生平,而将这部分内容作为图注置于屈原祠和屈原像之旁,让学生自行阅读。
“汉赋和唐诗”一目,讲汉唐的文学。先讲汉赋。汉赋流行于汉代,课文首先指出这种新的文学体裁是在骚体诗的基础上吸收散文的成分而形成的,具有半诗半文的特点。然后介绍西汉和东汉的赋的不同特色及其代表作家。西汉由于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大一统,呈现一种蓬勃发展、昂扬向上的气派。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赋,大多篇幅较长,气势恢宏,手法夸张,词藻华美,充满着豪迈昂扬的精神。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文人关注的热点也从宫廷苑囿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赋的创作逐渐趋向短篇,以抒情为主,昔日以铺张扬厉、汪洋肆恣为主调的风格和豪迈昂扬的气势,也逐渐被深邃冷峻、平正典雅的风格所取代。张衡的《二京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是东汉赋的代表作。?
汉代的乐府诗和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课程标准》未列入学习内容。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教材在汉赋之后特设一个“历史纵横”的阅读栏目,简要介绍了汉代的乐府诗、东汉末年的文人诗、建安文学的诗歌创作和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指出乐府诗多采用杂言体和五言体,魏晋南北朝时期则完成了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这为唐代诗歌体裁的完备奠定了基础。学生在阅读之后,可以进一步理清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唐诗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课文首先用一段简短的文字,对唐诗进行整体的概括性的介绍,指出唐诗创作的繁荣,是建立在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之上的,不仅诗歌体裁完备,作品内容丰富,而且写作技巧高超,风格流派繁多,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接着按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分别介绍了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初唐介绍了王勃和陈子昂及其作品。盛唐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名家迭出,流派纷呈,除介绍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外,则着重介绍盛唐诗坛的双子星座李白和杜甫,分别讲述了他们诗歌作品的内容和创作风格,并在“学思之窗”的小栏目中介绍了他们各自的生平。中唐介绍了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喻诗的特点,并在课文后面的“学习延申”设一“阅读与思考”题,列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春望》和白居易的《轻肥》,让学生通过阅读领略这三位唐代大诗人的代表作,通过思考把握他们诗作各自的特点。
? 本目最后设一“历史纵横”的阅读小栏目,讲了唐代词的兴起和特点,以及五代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目的在于为下目讲宋词作个铺垫。
“宋词和元曲”一目,讲述宋元的文学。先讲宋词的成就。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课文按北宋前期、北宋中后期和南宋四个阶段,分别介绍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与陆游的词作风格及其成就。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他长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现城市的繁华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他的词作,多采用俚俗口语,通俗生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因而流传很广。他的词作,还大量融入铺叙的成分,不仅扩大词的境界,也为元曲的发展开启了门径。苏轼是北宋中后期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词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并以豪迈奔放的感情,为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善于用白描手法、浅白词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南宋的辛弃疾和诗人陆游,主张积极抗金,作品都以豪放为主,深刻地表达了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最具代表性、成就最高的词作家,教材还在“历史纵横”小栏目和图注中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必须指出的是,宋代的豪放派作家,作品以豪放为主,但也写出一些非常动人的婉约词,并非只是一味地豪放。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本教材将元杂剧放到下一课《繁花似锦的戏曲》中去讲,本目只讲散曲。散曲兴起于宋代,原是一种民间的诗歌形式,它庄谐杂出,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因此也更加生动活泼。到了元代,散曲的创作走向繁荣。尤其是元前期的散曲,成就更为突出。课文着重介绍了关汉卿、马致远的作品,并设“历史纵横”的阅读栏目介绍少数民族散曲作家贯云石及其作品。
最后一目“明清小说”,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课文首先简要地回溯了中国小说的发展过程。它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发展为传奇。到宋代,随着瓦子的兴起,说话艺术蓬勃发展,涌现了许多话本。话本采用接近口语的白话进行创作,有的篇幅较短,有的较长。内容分为小说话本与讲史话本两大类。小说类话本主要反映城市各阶层特别是下层人民的生活,比起唐代主要描写士大夫生活的文言传奇来,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描叙事物更加生动,生活气息也更浓。宋代的话本创作,把中国小说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接着,再讲解明清小说。明清时期,是小说的繁荣阶段,是当时文学创作中成就最高的领域。明清小说,无论数量和质量、内容和形式、风格和流派,都大大超过了前代。在众多的长篇小说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更以其深刻的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把中国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在世界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清代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和封建纲常的沦丧,则是古代讽刺小说的丰碑。在短篇小说方面,清初的《聊斋志异》,借狐鬼故事来反映现实世态,深受读者的喜爱,堪称是文言小说的杰作。由于篇幅的限制,课文对这些著名小说的内容和艺术成就未能细加叙述。为了弥补这个缺陷,特在本目的末尾设《明清著名小说一览》的表格,逐一列出这些小说的书名、作者、成书时间、内容和价值,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
本课在各个子目介绍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时,列举了他们的某些名篇名句,在课后的“阅读与思考”题中也列出李白、杜甫、白居易和辛弃疾的几篇名作,这既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这些作家的创作成就,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由于这些作品都是文言,加上创作年代距今久远,学生解读可能有一定难度。教师不仅应设法帮助学生排解文字上的困难,更重要还应帮助他们了解这些作品产生的背景,包括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境遇,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