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通过材料解读和问题解答,探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影响。
通过阅读材料和问题解答,认识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启蒙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转变的艰难过程,体会林则徐、魏源、李鸿章、冯桂芬、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的见识和勇气。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依据据课程标准,维新变法思想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2.难点:(1) 因评价是历史思维能力中较高层次的能力,探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影响是本课难点之一。(2)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引用了诸多历史著作中的大量材料,部分材料学生阅读有些难度。教师可以根据学情设计学案事先给学生预习(本教学设计是设计者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理解以及阅读基础上而进行的教学设计,同行们可参考本教学设计进行个性化的改造)。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边演示幻灯,边讲述:在欧洲迈进近代门槛之后,先后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思想不断解放,同时近代自然科学不断不断发展,西方文化表现出一种昂首向上、积极进取状态,而此时的中国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宋明理学日益走向僵化。从而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中,西方文化明显处于强势,有学者借用物理学的名词,称之为“势差”。随着新航路开辟、西方传教士东来、和西方列强不断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西方文化不断传人中国,历史上把这一过程称之为“西学东渐”。在这一过程中西方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碰撞,在中西文化的碰撞的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经历了由拒绝到被动应付,再由被动应付到主动吸纳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认识逐渐深刻,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先仿制外国的器物,以抵抗外国的侵略,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此举失败后,又想仿行外国的政治制度图自强,这就是康有为等的维新变法思想和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再后来就是再解放思想,学习外国的“民主”和“科学”,学习马克思主义。
这个过程是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从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李大钊、毛泽东等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奋斗,不断解放思想的漫长历史进程。
◆意图:1.把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使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所决定的。2.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
出示材料:
材料一:……(明末清初时)人们还是可以轻易地用“西学中源”,把这些知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引者著)解释为古代中国的发明,从明清之际最前卫的人算起,像黄宗羲可以说“勾股之术乃周公、商高之遗,而后人失之,使西人得以窃其传”,王夫之可以说“盖西夷之可取者,唯远近测法一术,其他皆剽窃中国之绪余”。那个在乾嘉时代以学术闻名的钱大昕 也认为西方天学算学,是祖冲之《缀术》在中国失传。
材料二:(明末清初)虽然“西洋奇器”不断输入中国,数量也远远超过输入北美的,精致程度也相当高,而且,其中包含的知识和技术内涵也远远超过运到北美的器物,但是“在很多人手里不过上掌上玩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认真地研究和充分地利用。一旦传教士离开中国,这些器物也就大多销声匿迹,或弃置于深宫之中”。 ——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
问题一:从两则材料当中,你能看出明末清初的士大夫对西学是什么样的态度?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解答:1.态度:(1)认为“西学中源”,西方的近代科技或是中国失传的,或是从中国剽窃去的;(2)对西方的器物不屑一顾,视为玩物。2.原因:天朝上国的心态;文化优越感)
意图:通过材料阅读和问题解答,使学生了解明末清初时的中国士大夫对西学的态度,更加明确鸦片战争前后的林则徐、魏源的所言所行是“开眼看世界”。
一.初醒:开眼看世界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翻译外国书报、组织编写《四洲志》和魏源交往的史实。
2.魏源和《海国图志》
出示材料:
材料一: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
材料二: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三:是书何以作?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问题二:与明末清初的士大夫们相比,魏源的思想有什么进步?同时还存在什么样的局限?(解答:1.进步:开始认识到自己在技术、兵器和军事上的不足,主张向西方学习。2. 局限:没摆脱“华夷之辨”,仍然没有以平等的眼光看待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