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知识与能力
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确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了解“文革”中“教育革命”的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巨大破坏,造成“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的严重损失。了解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伟大成就,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了解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法律文件。
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运用历史图片、影视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认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归纳整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比较“文革”时期教育的破坏,新时期教育的繁荣,明确认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有稳定的政治局势作保障,而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又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
【重点难点】
重点:建国后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
现阶段我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
难点: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下我们一家三代人的教育经历:有烽火硝烟中出生的奶奶,有文革浩劫中的姑姑,有改革开放后的大学生爸爸和90后作为免费师范生的我。家是最小国,普通家庭的教育经历也正折射出了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奠基篇
奶奶,出生在抗战的炮火当中,能健康的活下来已实属不易,上学?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进入新中国,奶奶就是人们口中典型的文盲。可是奶奶一点不会觉得丢人,因为当时中国的现状就是如此。【当时的中国6亿人口中农民占5亿,农民大多数不识字,城市中的家庭妇女多数也不识字,搬运工、人力车夫等重体力劳动者大都不识字,工厂中的低技能劳动者也有不识字的。】所以如果大家是国家领导人,面对这样的状况,你觉得我们的教育首先该做什么?(生:扫盲)
新中国的扫盲势在必然。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提出我们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教育必须为国家服务,向工农开门。随后决定开办工农速成中学,首先为工农干部补习文化知识。1954年以后,工厂、农村又纷纷开办工人、农民夜校,在工人、农民中开展扫盲运动。奶奶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顺利摘掉了文盲的帽子,也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
经过几年的发展,教育突飞猛进,然而与六亿人口比起来,教育仍然滞后。突出问题就是大批不能继续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缺乏技能,就业困难,而大多数工人、农民家庭子女多、生活不富裕,中途辍学现象较多。如何花更少的钱,开办更多的学校,让更多的人可以上学呢?据此,1957年,刘少奇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是什么呀?(生:全日制学校和半工半读学校)
眼看着姑姑到了上学的年龄,奶奶开始思考让她上什么学校,后来奶奶决定了,既然自己吃过没有文化的苦,就绝不让孩子走她的老路。所以即使当时家里很穷,活很多,姑姑最终还是上了一个全日制的学校。
姑姑的学生时代开始了。每次拿出课本,老师总会让学生一起齐读封面上的话,那我们也来一起读一下吧。(生: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是当时毛泽东提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姑姑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少年。当时除了要学习语文数学这样的文化课外,还要学习工业农业这些技术课,以为日后做打算。
在那个时代,生一个男孩是每个家庭的愿望,我们家也不例外。奶奶经常会想,生个儿子一定让他上大学,出人头地。可是上什么大学呢?奶奶不知道,于是去找了我家旁边一个邻居。邻居说:“我们国家学习苏联,对大学进行了改革,现在工业最吃香,以后就让你儿子上太原工学院吧。”邻居口中的大学改革实际上是1952年的高校院系调整。听完邻居的话,奶奶很困惑,为什么要学苏联,为什么要重视工业,说白了为什么要进行院系调整呢?现在就请大家作为我奶奶的邻居,根据材料来解答奶奶的困惑。(生:人才需要,“一边倒”政策,国际形势)看来院系调整是当时中国的必然选择。
然而一味地向经济看齐,必然要让我们放弃一些东西,付出一些代价,那就是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我想就和当时的院系调整有一定关系。当时大部分学校都受到了院系调整的影响,清华大学也不例外。【曾经的清华是中国首屈一指,最被看好的大学,然而调整后,原有的科学家仅留下了六分之一,从此清华成了一个纯粹的工科专门学院。】大家都知道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却不知道其实在这八个字后面,还有八个字: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这八个字就在这次调整中被抹去了。没有了精神和思想,苏联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不是人才,而是工具。当时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苦苦哀求毛主席留下一些人文学科,但毛泽东的回答非常干脆:“不能留,坚决断子绝孙”。就这样,大量的人文学科被取消了。人文学科对于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人文学科的教育最终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模块化”的人才。
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否认新中国头17年的教育。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发展两种教育制度,这些使新中国的教育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大家可以看我们课本学思之窗的内容,学校数量、在校学生数量都增长了好几倍,而且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劳动后备军和建设人才,也为之后的教育事业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转眼间姑姑上了小学四年级,就在某一天,老师忽然走进教室,通知从今天起放假半年,我们要停课闹革命。当时的姑姑不谙世事,感觉不要上课,整日疯玩真好。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文化大革命来了。文革开始,十年浩劫,教育亦未能幸免。
挫折篇
停课后的姑姑戴上了红卫兵的袖章,当然按姑姑的年龄只能算是红小兵,她的任务就是帮助那些哥哥姐姐张贴大字报。虽然不明白大字报上面的内容是什么意思,但是看到哥哥姐姐激情昂扬的样子,姑姑感觉肯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然而后来的事情却让姑姑迷茫了,清华大学等一些大学发动“反动学术权威”的运动,学生将老师踩在脚底,是什么让他们变成了这样?难道这就是他们口中的信仰吗?姑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只是发现还是在学校比较幸福。
没过多久学校又重新开课了,姑姑回到想念已久的学校,却发现一切都变了,老师变了,墙上的标语变了,连课本都变了。除了一些基本的课程,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毛泽东思想,背诵毛泽东语录,学习认真的姑姑很快取得了通背证,而在学习当中,姑姑对毛主席的崇拜更是增加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