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第4课戊戌政变》教案优质课下载
重难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影响
教学方法:史料教学、课堂讨论
导入
闰妻如面:
……手写此信,我尚为世间一人;君看此信,我已成阴曹一鬼,生死契阔,亦复何言。。。小我虽灭,大我常在。生生死死,同住莲花。。。愿君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无喜无悲,听其自然。。。灵魂不远,与君魂梦相依,望君遣怀。——哀感顽艳侠气血勇
这封绝笔写于狱中。仅一天之后写信人被关在一个大笼子里,押送至宣武门外菜市口,在人山人海喧闹声中被斩首。临刑前,他大声吟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
他原可以不死。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突然回宫发动政变。当天,谭嗣同和梁启超正在宣武门外北半截胡同浏阳会馆密谈。康有为所住的南海会馆被查抄,慈禧再度垂帘听政这两条消息很快传到浏阳会馆。谭对梁说了以下一席话:“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意酬圣主。。。吾与足下分任之。”谭嗣同从容赴死,令他成为这种悲剧中最具魅力的人物。今天这听课我们一起探讨这样两个问题: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曾波及全国,震动朝野,为何如此迅速失败?失败后给中国社会留下了什么?
一、戊戌变法失败探因
问:根据上节课所学你们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弱小。顽固派老师选了2个人物:慈禧和荣禄;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梁以及他们靠山光绪。
1、权力的博弈
看后党的核心人物慈禧。有人评价她“工于心计、个人至上、临危不惧、敢作敢为”。她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有着政治家趋利避害的本能,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执政生涯中,她并不是始终地顽固守旧,更多的是实用主义。此时她深知民族危机继续加深意味着什么,所以也主张适度改革,所以,对待变法的态度在最初是观望和隐忍的。但有两个条件。她告诉皇帝:“只要你保留祖宗牌位,只要你不剪掉辫子,我就不会干预。”(不违祖制,无损满清)——暗指不可撼动慈禧的个人权威。慈禧执政50年,朝廷中大多数高级官员的位置都出自她的恩赐并效忠于她。清朝的惯例是,几乎每个新皇帝上台时,军机处都要进行改组,而光绪在1889年亲政时却没有改组,这五名军机大臣都是慈禧摄政的时候指派的。从1893年开始到1898年,军机大臣增加了十多名,有的是临时的,大多数都是慈禧恩典上来的,除了翁同龢没一个是亲光绪的。慈禧在1889年正式隐退,但继续在幕后操纵。在亲信心腹的策划下搞了个《训政细则》的约法三章:所有奏折都要送到她的居所供她批阅;她准许光绪处理日常事务,但对诸如指派军机大臣和六部等大臣这样的大事,她仍保留决定权。变法期间的矛盾冲突——“礼部六堂官事件”。维新派中有人递了个折子,建议皇帝和太后到国外去考察考察,一来了解国外情况,二来增进母子感情。结果礼部死活不肯转呈。这事情后来被光绪知道了,把怀塔布为首的礼部6位部长级的高级干部全部革职,任用谭嗣同为军机章京,架空军机大臣。这是慈禧不能容忍的,立即强迫光绪下了三道上谕:免去翁同龢职务,逐回原籍;凡授任新职的二品以上大臣全部到慈禧面前谢恩;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掌握军政大权。对于光绪她还有强大的心理优势。光绪并不是同治法定继承人,他的地位完全是由于慈禧的意愿和权术取得的,在她的保护下长大成人的光绪,不免有这样的恐惧心理,即皇太后可能作成他于先,也可能废黜于他后。
翁同龢被普遍认为是帝党的领袖人物。1876年他被任命为光绪皇帝的师傅,任期达20年之久,与皇帝关系亲密,也和慈禧保持良好关系。他为清王室面临瓜分而担忧,主张渐进温和改革;他同时又是一位机敏的宫廷政治家,所以深知哪怕进行有限改革都要取得皇帝和太后的支持。他从未反对过皇太后,从他主观上说他是两宫之间的调和者而非矛盾制造者。康有为实际上是他引荐给皇帝的,可是随着深入接触他越发觉得康有为思想的激进,加上康飙升的声望队自身的地位是严重的威胁,以致逐渐转变为康有为的阻碍者。1898年5月的一天皇帝要他收集一套康的著作,翁诋毁地说:“臣与康素无往来。。。此人居心叵测。”当时的光绪已经下定决心变法,因此对翁态度的转变感到非常伤心,师徒间有了裂痕。而康有为也觉察到翁同龢的阻挠,康的支持者们就罗列了罪名弹劾翁,包括受贿、长期主宰户部时的胡作非为。皇太后正痛恨翁把皇帝引入歧途,于是立即拍板罢免了翁同龢的所有职务。这样皇帝就在康有为大胆的变法计划中加速前进。——帝党内部不团结、分裂、自我削弱
2、利益的勾连。慈禧保持她统治的权威不仅仅在于人事政治权力,还在于从上到下的利益勾连。首先慈禧本人的生活极度奢侈。每顿饭要摆出一百零八道菜,其中一个大盘要作出“万寿无疆”的字样。她一天的花费,纹银四万两。什么概念,半个月的费用可买吉野号巡洋舰一艘,一年费用可装备一支全球排名六七位的海军。四万两是真的花费吗?不是,宫中例规——三七开,三成实际费用,七成是经手人层层分润。光绪皇帝爱鸡蛋。刘铭传当年抗法,打下台湾,算是有功之臣了吧,死后按律赐谥号。礼部暗示家属,如肯多花银子,可让功臣戴顶草帽——“庄肃公”,刘家嫌贵,没出钱,结果就变成了“壮肃公”——卖官鬻爵啊,连死人都不放过。清末的贪污腐化已经从上到下连成了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改革触及到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必然遭到他们的反扑。康梁改革裁减机关冗员那是要断了他们的财路;军事改革危及满族八旗和汉族绿营特权;废除八股文让文人断了入仕升官的后路;除了皇帝外,所有改革者都是汉人的事实在满人中引起强烈不安和不满。所以改革措施除湖南其他省份基本抵制,很多人上述弹劾康,甚至建议将他处死。反对者中不仅有高官还有中下层,底层官吏,甚至是士。
3、意识形态的斗争 湖南是整个维新时代最为积极响应和支持变法的省份,这得益于陈宝箴(湖南巡抚)和张之洞(湖广总督)。他们都是开明官僚,在90年代末在教育、经济、军事上有了诸多变革。比如,1897年办了官方性质的时务学堂,教授的知识以西学为主,包括西方自然科学、历史、法律、政治学。学校受到当地人的关注,据说有四千多名青年到长沙报名参加入学考试,结果第一年只有四十人被录取。这说明湖南维新的基础还是不错的。康有为原本的设想是希望将湖南变为类似于日本的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靠地域性变革来带动整过中国的变革。但实际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中国是高度集权的国家,地方没有自主性。更重要的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仍坚守着帝制神圣和伦理纲常不可动摇的信念,中国的政治秩序仍是儒家的文化力量支持的。当梁启超在时务学堂宣传西方民权、平等思想,灌输反君主专制意识的时候,灌输清军入关时杀汉人。他们立刻走向了维新派的对立面。张之洞下令各官署停止订阅维新报纸,陈宝箴在压力之下奏请朝廷烧毁《孔子改制考》,并停止再版。说到底,这些体制内官员与维新变法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康有为自认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托古改制”。维新派是不反对孔子,不仅不反对还把他变成了变法的旗手,他们把自己了解到的西方的种种东西都挂在孔子名下,于是孔子变得面目全非。康的用心良苦反而加重了文化的认同危机,顽固派最不能容忍的恰恰是这种“狂悖骇俗,心怀叵测”的“野狐禅”,他们指责康“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原本同情支持维新的洋务派也因此与康有为分道扬镳,张之洞说自己平生最痛恨假学术,“每与学人言,必力诋之。。。谓为乱臣贼子之资”。而真正的西学派以及革命派也不买康的帐,把康视为极端保守的顽固分子。——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梁包括皇帝在内没有实权、军权,也无思想理论的优势,怎么可能赢得了这场政治斗争呢?
4、领导者缺乏丰富的经验、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灵活多变的变法策略
(1)1898年时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两人没有在政府供职的任何经验,对清朝官场的复杂幽暗没有任何切身体会也缺乏足够心理准备。变革前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对西方的认识,也只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但他有个本事,特别善于演绎,闻一知十、举一反三——最擅长望文生义,自己并不知其不知,就东拉西扯。他的托古改制尤为明显。
(2)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建立强学会,聚拢了一大批倾向同情变法的实权派,翁同龢从户部拨了预算,工部尚书孙家鼐找了房子,大学士王文韶、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各捐5000银元。在讨论一些重大问题时,康有为(一个六品京官)动不动就推翻一些意见和决策,让很多人觉得“康祖诒甚狂”,很快强学会被查封。对这些人本该善加引导团结,可他还没做成什么事呢就四面树敌,自我孤立。康广仁曾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道:“伯兄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挤者、谤者盈衡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更加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情是:9月13日,光绪因为要开“懋勤殿”的提案被慈禧否决, 被骂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2天后即9月15日,光绪写了一道密诏让杨锐带出宫,意思是让大家商量一下找个能够继续变法又不违逆太后意旨的折中方案。康有为竟然篡改了这份密诏,称光绪即将帝位不保,慈禧要动手了,赶紧“勤王”。维新派启动了“围园杀后”的计划——又找不到合适的人也没这个能力刺杀慈禧,反被慈禧知晓,落下了最后政变的实柄。
(3)合邦的阴谋:康有为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及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过往从密。——向日本学习,甚至让日本人成为光绪顾问。伊藤什么人?(与中国有深仇大恨个之人)戊戌变法开始后,李提摩太向康有为建议中、美、英、日四国“合邦”,藉以对抗俄国。这是欲将中国军事、财税、外交等国家大权,交于外人之手啊。康有为居然真的向光绪提出了建议,上了奏折了。李提摩太“合邦”的计划,可以说是一个外交的骗局,利用康有为等人对国际常识不足的弱点,诱骗康有为等人与光绪将交出军事、财政、外交等权力给外国人。——慈禧怎么想?借外国之力夺权啊,就像日本和朝鲜一样。
(4)出卖土地:康有为在戊戌年前后,也有将西藏、新疆等地卖给列强的想法。据翰林院编修夏孙桐在《书孙文正公事》中记载,朝廷重臣孙家鼐曾质问康有为的新政构想“万端并起”,经费将如何筹措;康有为的回答是:把西藏卖给英国,“可得善价供新政用”。谭嗣同也认为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毫无利于中国”,不如卖掉“供变法之用”。同为维新志士的黄仲弢,在戊戌年批评康党主持的维新,称其:“以荡检逾闲为才气,以奔竞招摇为作用。试之以事,则敛怨纷腾;假之以权,则营私狼藉;迹其心术,则借本朝之荣宠以为号召徒党之资;按其学术,则袭西国之皮毛以开空疏剽窃之习。
(5)依靠不了光绪、开明官僚,还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啊——人民。改革内容中缺少土地问题,精英意识脱离了群众,菜市口被仍烂叶子、臭鸡蛋,百姓心中的“反贼”啊。中国和日本不同,民众文化教育水平太低,对改革的认同支持相当不足啊。
——维新派自身有很大问题:缺乏理论的说服力、缺乏高超政治智慧、缺乏灵活多变策略、缺乏近代主权意识、社会力量动员不足。
总结: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社会环境以及在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维新变法的失败不仅仅暴露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对于全面改革的惊人无能,而且也反映出政治领导是多么没有能力使制度恢复生气和经受中国危机时代所必须的自我改造。(费正清)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起到的思想解放作用不是慈禧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的。
二、维新变法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