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03课标版《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1、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南方谈话,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提出和实践。概括邓小平新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史料分析归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建了邓小平理论,勇于理论创新。客观地评价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是执着的马克思主义者。南巡,临死嘱托,反映了他心系祖国、心怀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2、教学重点:概括邓小平新时期的主要贡献。
3、教学难点:体会邓小平的设计的伟大之处,感悟他的执着与创新的个性品质及爱国主义的情怀。
三、[教学目标]
导入:展示《春天的故事》这张照片,同学们耳边总能想起一些熟悉的旋律,听着这动听的旋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伟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听邓小平给我们讲春天的故事。
本节课分为四部分:一、酝酿春天—追寻伟人足迹
二、呼唤春天—冲破传统束缚
三、春潮涌动—建设小康社会
四、回望春天—我们心目中的邓小平
一、酝酿春天—追寻伟人足迹
依据教材结合图片自主学习,找找伟人在各个时期的活动: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依次讲解邓小平在各个时期的革命活动,从而体会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革命信仰为革命戎马一生的事迹。突出邓小平政治生涯的三起三落,难得可贵的是邓小平身上宝贵的品质,三落中并非由于政治错误而是坚持正确的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可见邓小平无论在什么样的艰难情况下,都不忘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坚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呼唤春天—冲破传统束缚
“文革”结束后,中国此时百废待兴,急需发展,已经73岁的小平同志再次复出担当大任,而此时党内依然存在“两个凡是”的声音,“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邓小平用发展的眼光告诉世人,“我们必须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同时表达态度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引发世人热议,实质是一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讨论。不仅如此,为了解决当时人们的困惑,邓小平还发表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共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由这个事例可以看出1、科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又维护了毛泽东思想;2、中国共产党人、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经过解放思想,中共冲破传统束缚,开始启动新一轮的征程。终于在1978年12月迎来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这个会议上拨乱反正,做出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将中国引入了正轨。结合邓小平在法国美国日本的访问经历,1979年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了个圈,圈住了深圳、珠海、汕头等进行特区改革,同时在内地进行大刀阔斧农村和城市经济改革,结合安徽、四川农村实际情况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民拥有了对土地的使用权积极性很高,同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同时在1984年做出两个创举:继续加大对沿海14个城市的开放和创造性的应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的回归问题。在1984年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游行队伍中,北大学生打出“小平您好”的醒目横幅,引起现场群众的一片欢腾。大学生们簇拥在横幅的周围,兴奋地摇花束,挥彩带,抛纱巾。这个闪光瞬间被摄影师捕捉住,成为共和国历史上一段珍贵的记忆。学生的愿望也表达了全国人民共同的心声。1986年1月6日邓小平再度当选《时代》周刊,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明显成绩。农村改革已经获得成功,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在开始,现代化的工厂、建筑拔地而起,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的语录,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
三、春潮涌动—建设小康社会
困惑一:中国真的正在远离马克思吗?
(史料解读):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再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画面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开始了改革开放,发展了生产力,解放了生产力,这不是远离马克思主义,而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困惑二:私营经济扩大,还是社会主义吗?
(史料解读)1987年10月14日,新华社的一份调查材料递进了中南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个体经济及私营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但近来一些私营企业者患“百万恐惧症”,担心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到百万资产之后,会使自己成为“阶级敌人”。 ??这些私营企业主但凡涉及到资产问题,总是守口如瓶;有的已在悄悄地抽走资金,或找借口压缩生产规模,辞退雇工…… 而“资本家复辟”、“剥削”等帽子也都戴到了私营企业主的头上。 1990年,中国的私营经济进入一个困难时期。
(史料解读)1989年东欧各国发生政变,党内相当一部分人对改革的正确方向发生怀疑,国内舆论界掀起了一场关于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市场经济成为一个焦点,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市场化”就是资本主义化。在一片责难声中,市场经济的主张在报刊上销声匿迹。
—— 许兰菊《中国经济体制14年的改革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