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民2003课标版《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优质课教案下载
(1)本课以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探索为基本立意:采用宏大叙事和个人叙事相结合的方式,以黄炎培和毛泽东的周期律对话经历作为整体情景,导入和收尾,引出和整合相关的知识。
(2)通过对数据图表材料(政协代表统计数据)的解读,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得出适当的结论。
(3)注重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社会经验和从课本以及补充材料中得到信息综合分析问题,力求让课堂充满思辨性。
(4)通过对《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部分内容的对比解读,训练比较、归纳、概括材料信息能力。
(5)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运作模式的介绍,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则、优点,进而深化对人大概念的理解。
(6)通过对唐德刚观点材料解读,结合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拓展知识,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观看《开国大典》节选视频为契机,说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神圣和庄严,体会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意志得到反映的喜悦。
(2)叙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流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人大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通过对1954年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讨论,让学生感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平等和团结、对于繁荣和发展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4)通过引导学生加深对新中国开创民主制度的深刻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历史、对社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理解民主政治的确立、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3.教材分析
(包括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定位分析;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定位分析
新课程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全体学生的广泛参与,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学习能力,将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延伸到课堂,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又有助于历史素养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等于追求课堂的热闹,为活动而活动,在活动方案的设计、问题的选择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认识上和思维上的局限性设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教师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开创,这必然要涉及到政治制度的选择和确立的问题,如何立足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建立起一套独具特色的民主制度。因此,本课的主题就是立足政治制度探索的过程和具体内容来认识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色和内涵,其立意是理解政治文明的借鉴、传承与创新,认识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性和长期性,进而尊重国家对政治道路的自主性选择和完善历程。
教学重点: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教学难点:认识建国初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和地位。
4.学情分析学生对政治建设的历史并不熟悉,且这部分内容较枯燥,需要一定的概念解读的抽象思辨能力,且政治性强,因此教师提供材料,创设适应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引用丰富的资料优化学生的课堂体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5.教学过程设计步骤1:【导入】对话激趣,导入课堂
师:(出示资料)毛泽东和黄炎培的“窑洞对”
师:(背景简介)抗战胜利后,人民期待和平,反对内战。1945年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被共产党人昂扬的精神面貌所感染,向毛提出关于“历史的周期率”问题。
黄炎培:“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注:材料放映,老师适当讲解,解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含义。)
师:设问:1、黄炎培提出了什么观点?2、毛泽东怎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