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历史教材同步人民版必修二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人民2003课标版《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影响中国近衣食住俗的因素。

2、难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动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习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学案课前结合教材完成学案上的相关内容,主要是自主梳理近代以来衣、食、住、俗变迁的史实熟悉教材,落实基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以末代皇帝溥仪与皇后婉容、淑妃纹绣穿着的变化图片资料引入

结合图片与课本归纳溥仪服饰变化的趋势通过“图片+文字+语言”创设情境,凝神激趣。(约3分钟)课中探究1、追溯历史看变化——变之表现

结合教材P62—66,完成衣、食、住、俗变迁的表格。并通过这种变迁分析变化的总趋势是:从封闭到开放;从封建传统走向近、现代化;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并展示大量图片让学生感知这种变化。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纠正自己预习内容的错误,并指定一名代表发言。

通过教材P62—66,引导学生归纳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约7分钟)2、情境体验

某电影导演要拍一部反映20 世纪20 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艰苦创业的电影。请根据历史知识,为电影中“企业家夫妇宴请外国洋商谈生意的场景”设计衣、食、住等方面的道具,并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利用情境体验活学活练。通过情境体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5分钟)3、关联中外探变化——— 变之因素

结合变化的具体表现和下列材料,分析近代以来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分小组讨论,举手发言。通过材料和教材内容,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突破教学重点。(8分钟)4、利用两则材料探讨物质生活的变迁不是一蹴而就的:材料一 1912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材料二 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学生独立思考2分钟,举手回答。利用“冲突史料”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达成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4分钟)5、多元视角悟变化——— 变之影响

结合下列材料,分别从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思想近代化的角度分析衣食住俗变迁的历史意义。(1)对比两段材料说明中国人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意义?

(2)依据材料,说明人们生活方式变化有何意义?

(3)结合材料分析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通过材料和教材内容,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以及辨证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突破教学难点。(10分钟)总结提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且是在中西方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交汇与碰撞中不断发展、不断与时俱进的,同时,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融合。(3分钟)课后练习见附录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通过课堂实践之后,本人有如下课后反思:

(一)优点:

(1)教学过程较为完整,有始有终,契合课标要求,重难点突出,注重课堂落实。

(2)语言表达铿锵有力,穿透力强,掌控课堂比较到位。

(3)教学设计比较新颖,PPT设计简洁大气,看着就很舒服。

(二)缺点:

(1)肢体语言太过随意,喜欢在教室晃荡、课堂结束太匆匆,如果上公开课还有太多缺陷。

(2)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相对较少,还需深刻领悟我校“三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3)史料使用过多,导致容量过大,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吸收。

相关资源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