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民2003课标版《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2)过程与方法:围绕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特点、作用、严重的弊端及影响等展开讨论,学会全面地去认识历史问题。学会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评价斯大林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失误的分析,认识到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的成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难点:全面正确地评价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从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和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认识到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经济建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指出列宁曾进行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尝试,尤其新经济政策,符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当斯大林继承苏共领导权之后,他又将带领苏联人民走上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课“斯大林模式”。
讲授新课:
一、斯大林模式的工业化之路
1、原因:
A、落后的农业国;B、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引导学生看P135“资料卡片”,了解原因)C、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D、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包围;
2、方针提出:1925年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3、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1926年):
这部分内容,教师需要着重指出优先发展重工业
4、成就与教训:
①成就:一五计划(1928-1932)和二五计划(1933-1937),实现了工业化,工业总产值位于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引导学生阅读P136表格材料。也可以通过幻灯片打出一些相关图片和文字,如:两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效。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时,苏联共建成一千五百多家大型工业企业,苏联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到70%,已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同时,工业的社会主义成分占了99%以上."二五"计划的完成,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37年,机床已基本自给,进口的机器只占需要量的0.9%,拖拉机等产品已开始出口。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1917年的3%上升到10%,这时苏联的整个社会面貌改变了,它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
②教训:农、轻和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民付出的代价过大。?? ?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1、背景:
①原因:
结合教材归纳指出农业集体化的原因:
A、工业发展的需要;B、粮食供应的困难;C、斯大林的决策(通过幻灯片补充“斯大林对农业的看法” 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80%是来自落后的小农经济,其产品的85%留供自家消费,商品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供应”问题,即增加投入市场的剩余粮食产品量,是不可能的。用列宁提出的那种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或者供给农民以他们所必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来交换农民剩余粮食的办法,他认为也难以奏效。另一方面,当时数量很少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粮食产量,虽然只占粮食总产量的2%以下,但它却提供了国家商品粮总额的5%,商品率达到47%。斯大林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组织农民走向集体化的国营农场道路,消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②政策的变化: